目前絕大多數的塑料加工采用的是螺桿類機械對聚合物進行熔融塑化、擠出、成型而制備不同產品的加工技術。根據這個技術原理派生出的塑料加工技術有:擠出吹膜技術,擠出制異形材技術,注塑技術,氣輔注塑技術,吹塑技術,發泡技術等。為了對聚合物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改性,派生出反應加工技術。反應加工技術包括二個方面,一是在螺桿內對聚合物熔體進行化學反應改性,而后擠出成型。另一是將單體在螺桿內本體聚合,可以制備高粘度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而后擠出成型;或對難熔聚合物,使其單體在螺桿內預聚,達一定粘度后,將該預聚體擠出成型,并在成型后進一步反應完全。
對一些難以熔融的含H鍵類聚合物的加工,(如纖維素,聚乙烯醇等)目前主要是采用選擇溶劑,制成溶液,用流延工藝制膜的加工技術,但近期的研究進展表明,這類聚合物也可望實現熔融法熱塑擠出加工。
對熱固性樹脂的加工,采取單體或預聚物和填料充分混合后注模加熱,固化成產品的加工技術。而對復雜件的加工,則采取用玻璃纖維或碳纖維,芳環預先編制構件的骨架,而后注進單體或預聚物,進一步加熱固化成制品的加工技術。
對一些大尺寸板材的制造,采用粉狀聚合物和填料攙混后,再聚合物熔點附近熱壓成型的方法。
研發進展
塑料加工技術的研發進展,可以歸納為下述幾個方面。
1.塑料在加工過程中熔體及制品中形態、結構的控制形成技術。同樣組份的塑料,在加工過程中因為采取工藝條件的不同,可以導致最后制品中聚合物凝聚態的結構、形態迥然不同,而使得力學性能等宏觀性能產生巨大差異。舉例而言,如果控制加工工藝條件,使制品中聚合物形成均勻的納米晶粒分散狀態,則制品必然會具有優異的強度和韌性。
2.納米材料的制備技術。目前制備納米材料的方法有:①.插層法,即用單體或熔體對蒙托土插層,使蒙托土片層(其中厚度和寬度為納米尺度)均勻分散在聚合物基體中,而后直接加工成型或造粒待用。②.共混法,選用特殊制備的具有交聯結構的微相分離粒子,做為和塑料共混的納米填充料,這種粒子粒徑可為微米級,但產生相分離的交聯相尺度為納米級。另外,在共混時要注意這種填充離子應和塑料基體彼此相容。另一種可用的納米填料是經特殊處理后,外層已被聚合物全部包復的無機納米粒子。而市場銷售的無機納米粉(“納米”碳酸鈣,“納米”二氧化鈦等),因生產時候處理方法不足以克服納米粒子的團聚問題,導致這種無機粒子作為填料和聚合物共混加工時,其粒徑實際上已遠超出納米尺度。③.微相分離法,即,控制加工條件,利用共混體與不同組份熔點的差異,或同組分中分子量不同而產生的熔點的微弱差異,使成型后制品中形成納米晶的微相分離結構、納米微纖的微相分離結構等。
3.含H鍵聚合物的熱塑加工技術。淀粉,纖維素是一類天然生長而成的高分子,可惜因其分子間H鍵太強,還沒熔融已開始分解,不易用熱塑法加工成塑料制品,但一旦加工成制品,由于這類聚合物分子間存在的強H鍵作用,其制品的力學強度應當很好。聚乙烯醇(PVA)是另一類含H鍵聚合物,它由工業合成制備,價格也相對便宜,如能作為塑料,也應大有市場。目前含H鍵聚合物的加工技術,正在取得重要進展,淀粉塑料,聚乙烯醇塑料將逐漸進入市場。
4.茂聚烯烴的加工技術。茂金屬催化合成的茂聚乙烯,茂聚丙烯因其聚合物分子量大,分子空間結構的規整度高,分子量分布窄,而使其產品存在著重要力學性能。然而也正因為上述分子結構的特點,導致了茂聚烯烴的難加工性,反過來也影響了茂聚烯烴生產技術的發展。據說國外采用共混技術解決了茂聚烯烴的加工問題,國內曾采用振動式電磁動態塑化擠出設備將美國Phillips公司生產的茂聚乙烯吹成了薄膜,直觀手感其薄膜有極大的拉伸強度和極獨特的抗穿刺強度。因此,我們應重視國產茂聚烯烴的加工問題。
塑機進展
在這個領域,我們搜集到的資料不十分全面,僅了解下述幾點進展情況。
1.可視化螺桿類塑料加工機械。
2.振動-剪切塑料加工機械。其原理是在螺桿產生的剪切力的基礎上,又同時疊加了一個振動力或振動力場。振動力的來源可以是由電磁場振蕩產生,或是由附加的步進電機產生。振動式電磁動態塑料加工機械,由華南理工大學聯合產業界共同開發,已有產品推向市場。另,四川大學,湖北工學院另有其他類型的振動-剪切塑料加工試驗樣機自用。
3.超聲波輔助加工設備。共混體系,聚氯乙烯體系等,經超聲波處理后,可改進相容性,提高體系的可加工性。
4.磨盤輔助加工設備。共混體系經磨盤研磨處理后,可改進相容性,提高可加工性。
(撰稿:胡漢杰)
主要參考文獻:
1.《聚合物成型原理及成型技術》,瞿金平 胡漢杰 主編,2001年出版,化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