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濟南化工產業打起“定盤星”
化工產業歷來是濟南工業的傳統支柱產業。目前,全市規模以上石油化學工業企業180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2008年,濟南化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86.5億元,比全市工業經濟增長速度高12.4個百分點,占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3.1%。
傳統的化工產業污染大、資源消耗多、附加值低,濟南化工產業要想有所作為,必須走污染小、資源消耗少、技術含量高的路子。根據《濟南市化工產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化工產業的振興“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以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節能降耗為手段,以優化產業布局和發展高新技術產品為目標,加快傳統設備和工藝的改造步伐,拉伸延長石化產業鏈,提升行業創新競爭能力,著力培植產業集群、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積極培育大產業、大基地、大園區和大企業,強化重點產業支撐項目建設,推進生產要素向工業園區、優勢區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行業振興需要龍頭的帶動。
始建于1919年的濟南裕興是國內第一家生產顏料的工廠,也是國內第一家生產鉻、鈦產品的企業,目前已形成年產3萬噸鉻鹽、2萬噸金紅石型鈦白粉和1萬噸銳鈦型鈦白粉的生產能力。濟南裕興是我國重要的綜合性無機鹽化工生產基地,主導產品鉻鹽、鈦白粉的綜合經濟指標居國內前列。
作為一家老國企,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于經營機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企業嚴重資不抵債。2002年底,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工業強市的戰略部署,濟南裕興化工與中國藍星(集團)公司整合。經歷重生的裕興在理順體制機制、強化管理、改革創新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對于化工企業來說,效益決定發展,環境決定生存,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將消滅企業,要想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須發展清潔生產。這一理念使“可持續化工”、“綠色化工”成為可能,并且已初見成效。
“資源-產品-廢棄物”,這是化工企業傳統的單向線性經濟生產模式,而目前裕興已經樹立起“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發展理念,加快資源的綜合利用、重復利用、循環利用,推進廢物資源化。自2004年以來,濟南裕興在環保技改上的投入已達2億多元,每年的環保運行費用高達4000多萬元。
鉻鹽、鈦白粉生產后的鉻渣、廢水、余熱等廢棄物,在裕興人眼里都是寶。自上世紀70年代起,他們便不斷尋求鉻渣綜合利用的路子,先后開發了鉻渣干法還原解毒、鉻硫兩渣冶煉含鉻生鐵、鉻渣做熔劑燒結煉鐵等技術。進入新世紀,裕興與濟鋼合作的鉻渣治理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鉻渣治理這一世界性難題。對于鈦白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酸,他們摸索出一條濕法還原解毒鉻渣的新途徑,研究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并申報了國家專利。同時,將每年產生的8萬噸硫礦渣全部賣給水泥廠綜合利用,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主要成分為石膏)也在水泥企業中代替天然石膏用于水泥生產,綜合利用量逐年增加。
廢氣治理方面,對硫酸生產裝置工藝尾氣實施技術改造,既保證了廢氣達標排放,又回收了硫資源;對兩套鉻鹽轉窯尾氣,在國內率先采取電除塵技術,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收集的粉塵或返回生產工藝或供給玻璃瓶廠作著色劑進行綜合利用;對鈦白轉窯尾氣、酸分解氣體,在國內率先采取電除霧等氣體凈化技術,解決了硫酸霧污染,成為同行業處理該種廢氣處理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