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張洪濤先生25日在北京介紹,中國地質部門在青藏高原發現了一種名為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的環保新能源,預計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張洪濤說,這是中國首次在陸域上發現可燃冰,使中國成為加拿大、美國之后,在陸域上通過國家計劃鉆探發現可燃冰的第三個國家。他介紹,初略的估算,遠景資源量至少有350億噸油當量。
太好了,經濟開始回暖了,資源能源的瓶頸問題也將再一次凸顯,就在此時,我們找到了這么多的可燃冰,確實令人興奮!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條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種固態物質,具有使用方便、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等特點,是公認的地球上尚未開發的最大新型能源。有了這至少350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為我國今后可持續發展中的能源安全墊了底。這應看作是這個黃金長假里最富“含金量”的新聞,也是中國地質勘探人員向祖國母親60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
我國成為繼加拿大、美國之后的“可燃冰第三大國”,能源問題就此搞定了?回答是否定的。煤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這一格局使我國環境面臨巨大壓力,尤其是礦難頻發一次次敲響安全生產警鐘。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不斷運用,人類生產生活對煤、電、油、運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風險越來越高。我國冰雪災害時因運輸中斷導致南方煤荒電荒就足以證明這一點。而且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時期,能源消費強度將在一個時期內保持較高水平,能源資源稟賦狀況并不充足。鑒于此,我們必須啟動更多的發展智慧,將地方官員“堅決不要帶血GDP”落實到行動上,并拿出更加靠實的綠色GDP考核與問責新政;更務實地發展公共交通,讓無車日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而非官員做秀的節日;像新加坡那樣為“順風車”立規;讓更多的會議盒飯不再成為新聞;讓機關能源體驗不再成為一天的美麗……總之,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始終繃緊能源危機這根弦應成為又好又快發展中的強音。
可燃冰點燃的不是“能源綠燈”。可燃冰畢竟不是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再多也不是我們揮霍的本錢。無論你從事什么行業,都有責任去選擇節約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無論你多富有,都無權揮霍地球上資源和能源;無論你借口多富麗堂皇,都不能成為透支可燃冰乃至可燃冰之后任何新能源的理由,都不能挖掉可燃冰再指望吃更多的“子孫飯”。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僅僅是政府的策略與責任,更應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