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主持了對吉林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組合型常見毒品現場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的課題驗收。專家一致認為,課題組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技術基礎上研制開發了基于兩瓣電流式光電位置測定技術的現場毒品檢測系統,現場一次性高通量檢測多種毒品成分的生物芯片系統,窄縫進樣高靈敏微流控電泳芯片樣機,為毒品檢測提供了新的現場快速篩查手段,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新的同類毒品即設計型毒品不斷出現,對毒品檢測鑒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研究員于忠山表示,國內對毒品及代謝物的快速分析,主要是利用進口的免疫試劑盒,但該方法干擾因素多,經常出現假陽性。而使用常規儀器分析檢測技術每次只能對一個樣品或一種毒品成分進行檢測鑒定,在遇到嚴打專項斗爭和發生突發事件,大量樣本需要測定和多種毒品成分需要定性篩查時,便顯出通量小、速度慢的缺陷。
據課題負責人、吉林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高級工程師謝文林介紹,根據課題成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常見毒品電化學傳感器,可代替進口免疫試劑盒,為不具備大型分析儀器的基礎化驗室辦案現場提供了簡易的快速篩選分析方法。其生物芯片可一次性高通量快速檢測嗎啡、苯丙胺、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大麻、丁丙喏啡、可卡因、美沙酮等十類毒品成分,基本涵蓋了國內外的常見毒品成分。
此套毒品檢測儀器為便攜式設備,分析結果快速準確可靠,不需要后處理,一般修飾電極可多次重復使用,降低了使用單位的鑒定費用和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