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輪胎特保案塵埃落定。究竟誰在受益,誰在受傷?
受此影響,中國的輪胎企業不約而同的奔向新興市場,又會遇到什么?
特保案之后,“福費廷”開始嶄露頭角,“福費廷”能借“特保”之機走到臺前嗎?
第三國在受益
“我們已經停止向美國供貨了。”北京首創輪胎外貿部的王經理有些無奈。有類似舉動的不僅是首創輪胎一家。
王經理表示,因為特保案,中國產輪胎在美國市場已經有15%-20%的漲幅,中國輪胎的利潤又沒有那么高,企業承擔不了,只能暫停。
中國產輪胎主打美國的中低端市場,中國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就是憑借低廉的價格。假設一條中國產輪胎的離岸價為30美元,再加上55%關稅、海運費等,美國經銷商的采購價約為50美元以上,已比美國產輪胎貴了。經銷商賣出的輪胎價可能要達60-70美元,消費者肯定會拒絕購買。
“短期內,唯一的變化肯定就是漲價。”王經理分析。
“目前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第三國,其次才是美國本土的制造商。”王經理說。
“現在無非是加大了第三國的采購量。”王經理說。這些第三國就像中間商,也在漲價,漲得幅度很高。
烏魯木齊鑫中廣汽車用品服務有限公司的輪胎出口數量約占其銷售總量的60%。專業銷售人員陳先生說:“一些中亞客商每個月來提一次貨,每次都要購買上千條小號輪胎、上百條大號輪胎。”
新興市場在觀望
王經理說:“我們也在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大國內銷售,但這都只是一個手段而已,不能真正解決所有問題。”
中投證券研究員芮定坤表示,對美國4000多萬條的出口量占比較大,如果將這一部分產量全部轉回到國內市場的話,等于市場增加了近8.4%的供應量,數字并不小。
特保案之后,所有受影響的輪胎企業幾乎不約而同的都想到了 “打開新興市場”。王經理這些天就在馬不停蹄地開會,做方案。他說:“剛剛我和船公司還在談,以前我們一直做的是FB(離岸價格),現在想增加CIF(到岸價格)的比例。這是為下一步開拓新興市場做支持,為了規避風險,因為可能涉及到放賬或者服務的增加。”
“我們各家在堅持不降價,新興市場的客戶都有一個觀望情緒。”王經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