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煤化工:從打“洋工”到19項專利
2009-10-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甲醇 二甲醚
在9月23日召開的“清潔煤技術示范和推廣項目”研討會上,中國與聯合國有關機構表示,將依托“清潔煤技術示范和推廣項目”,大力推廣中國能源企業(yè)的清潔煤技術,還將編制發(fā)表世界上第一個清潔煤技術發(fā)展的藍皮書。煤氣化作為潔凈煤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龍頭地位。它將廉價的煤炭轉化成為清潔煤氣,既可用于生產化工產品,如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還可用于煤的直接與間接液化、聯合循環(huán)發(fā)電(IGCC)和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聯產等領域。
綠色技術是關鍵
“成熟可靠、先進、節(jié)能環(huán)保,這是建設一流能源化工企業(yè)的技術關鍵詞。”提到近日陜煤化工集團蒲城項目簽署的GE氣化許可技術協議,集團董事長華煒對記者脫口而出。
隨著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國內煤氣化項目的復雜程度也在不斷增加。一方面,先進科技在節(jié)省整個項目成本方面已變得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對環(huán)境保護的渴求也給綠色技術帶來了巨大機會。迄今為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干煤粉為原料的Shell氣化技術和以水煤漿為原料的GE(前Texaco)氣化技術。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在大規(guī)模引進煤氣化技術上有著沉痛的教訓。比如,山西潞城天脊化肥廠于上世紀70年代引進的德國Lurgi氣化爐,經過十幾年的消化吸收才正常運轉。在引進初期,國內企業(yè)為30億元的巨額專利費付完賬單,卻由于這些技術都有若干不完善之處,花了相當長時間才達到設計能力。以至于當時有人戲稱,中國是世界煤氣化技術的博覽會,是國外煤氣化技術的試驗場,是打“洋工”。
“因此,技術首先必須做到成熟可靠。”華煒說,“其次,還必須是先進的技術,這樣才能賦予企業(yè)生命力。”
GE能源集團亞洲區(qū)氣化產品線總監(jiān)JasonCrew表示,GE已經為37家中國工廠提供了氣化技術許可,使得化工企業(yè)可利用各種相對廉價的當地煤炭資源來生產一系列工業(yè)化學品和燃料。他說:“這種優(yōu)勢使我們的客戶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化工領域占據了領先地位。”
華煒告訴記者,陜煤化工引進技術的標準還必須包括節(jié)能環(huán)保。“這是國策,也是我們建設一流節(jié)能環(huán)保型能源化工企業(yè)必定堅持的原則。”他說。
據悉,蒲城項目使用的GE水煤漿氣化技術,可以將“三廢”徹底處理,轉化生產180萬噸甲醇,進而加工甲醇下游產品或用于多種消費和工業(yè)應用。
從國內第一套6.5MPa到8.7MPa
“在水煤漿氣化技術上,我們可算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yè)。”華煒笑說。
上世紀80年代末,陜西煤業(yè)化工集團所屬的渭化集團引進了我國第一套6.5MPaTexaco水煤漿氣化技術。當時有專家學者認為6.5MPa技術太冒險,因為4.0MPa技術在那個時候占主流。但實踐證明這套技術是成熟可靠和先進的,即使到了20年后的今天,國內運行及在建的水煤漿氣化技術幾乎清一色是6.5MPa,只是對氣化爐進行了放大,爐徑由2.8m擴到3.2m。
“渭化使用的技術至今仍不落后,就得益于當年站在了技術制高點上。”華煒說。現在,蒲城項目又要棄用眼下6.5MPa的主流技術轉而投向8.7MPa的懷抱。
水煤漿氣化技術近20年來發(fā)展很快,人們對它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陜煤化工經過這些年的運行摸索,對它有著更深刻的認知。據了解,蒲城項目采用的8.7MPa高壓技術與后續(xù)的低溫甲醇洗、甲醇合成工藝相匹配,大大減少了低溫甲醇洗的冷量消耗;由于壓力高,合成氣不需壓縮直接合成甲醇,能耗大幅度降低。經估算,8.7MPa與6.5MPa相比較,能耗降低5%,按目前電價計算,一年節(jié)省一億元左右。
在項目投資問題上,兩種技術投資也基本相當。6.5MPa技術壓力低,單臺設備投資低,但在設備數量上,僅氣化部分就需多增加兩個系列。相反8.7MPa技術氣化強度高,單臺設備能力增強,數量也相應減少。
“當然,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yè)是要冒風險的。”華煒直言不諱。但他同時充滿信心地表示,項目引進經過充分論證,企業(yè)優(yōu)化了技術方案,增加了備用系數,風險完全可控。
師夷長技以自強
“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根本,技術優(yōu)勢也是產品實現高附加值的保證。”華煒對此感同身受。
2009年7月11日,陜煤化工名列中國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TOP100。截止2008年年底,集團擁有專利19項,擁有代表煤化工前沿技術水平的DMTO技術、煤炭中低溫干餾加氫制輕質油技術;完成了醋酐聯產醋酸工業(yè)化示范項目的工藝包設計和對二甲苯的中試;與大化所共建了國家級甲醇制烯烴工程實驗室和省級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實施MTP中試,MTP和對二甲苯技術工業(yè)化試驗,以及聚甲醛工程技術研發(fā)。
“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時,我們并沒有放松對自主創(chuàng)新的要求。”華煒說:“即便在同國外大集團合作上,陜煤化工也不單單在引進技術。”
比如,集團的渭化三期空分裝置,采用由美國AP公司獨家出資建設、運行管理。陜煤化工以購買其氣體產品的方式,發(fā)揮AP公司的管理優(yōu)勢為自身所用,引進了國外先進的運營模式和管理經驗,促進了集團管理水平的提高。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