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前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明顯反彈,但未減國內丙烯市場的看跌氣氛,近期市場似乎依舊難有大的起色。不過,我國丙烯市場產能增長滯后,市場缺口仍然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存在。
下游需求快速增長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周春艷介紹說,丙烯主要用于生產聚丙烯,約占全球丙烯需求量的58%,在我國更是高達約75%;另一個大的用途就是用于生產丙烯腈、環氧丙烷等化工產品,約占丙烯總消費量的25%。在今后一段時間內,聚丙烯將依然是丙烯最大的衍生物,其占丙烯總需求量的比例還將進一步提高;為了滿足腈綸以及ABS樹脂生產的需要,我國還將繼續擴大丙烯腈的生產能力,其對丙烯的消費量也將在丙烯消費結構中保持較高的比例。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受下游衍生物需求快速增長的驅動,全球丙烯消費量大幅提高。與此同時,世界丙烯的生產發展也很快。亞洲、北美和西歐一直是世界上最集中的丙烯生產和消費地區,但從近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北美和西歐的產需增長速度要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丙烯市場的比例正在逐漸下降。與此同時,亞洲,尤其是中東地區在世界丙烯市場卻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12年以前世界新增的丙烯產能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地區,約占全球新增總能力的76%。
產能增長相對滯后
由于國內乙烯及大型煉油項目受國家宏觀政策控制,小煉油企業的原油來源難以落實,致使國內丙烯生產被高度壟斷。2008年我國丙烯總產能約為1050萬噸,其裝置主要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大集團,約占我國丙烯總產能的90%。此外中海油旗下有一套40萬噸/年丙烯裝置,其他如中國化工集團、中化國際等公司旗下還有一些小規模的煉油企業生產丙烯,再加上一些小型煉油企業,每年丙烯生產能力在百萬噸上下。由于受國家煉油政策的限制及國際油價的影響,中小煉油企業產量及開工率均較低。雖然我國丙烯產量并不少,但丙烯生產企業基本建有下游配套生產裝置,提供給市場的商品量卻不多。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有機合成廠關俊超介紹說,我國的丙烯生產根據來源可分為兩類:一是裂解丙烯,來自于乙烯裂解裝置,是乙烯的聯產品;二是煉廠丙烯,是從催化裂化煉廠氣中分離出來的。這兩種來源的丙烯都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采用蒸汽裂解聯產丙烯的生產能力約占我國總生產能力的47%;采用煉廠FCC裝置副產丙烯的生產能力約占53%。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石油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丙烯產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隨著大型乙烯生產裝置的建成及現有乙烯生產裝置的挖潛改造工作完成,我國乙烯裝置聯產丙烯的生產能力得到了增加,同期煉廠丙烯的產出也在逐漸提高,2008年總產量超過了1000萬噸。但因丙烯市場的相對壟斷,缺乏競爭活力,我國丙烯生產的增長一直滯后于需求的增長。
供應短缺市場向好
周春艷介紹說,一方面我國丙烯市場產能增長滯后,另一方面兩大集團丙烯下游產品種類豐富,配套產品能力與丙烯產能相當,極少有丙烯可以外供,導致許多下游企業所需丙烯需要從國外進口。表面看來,近幾年我國每年僅需進口幾十萬噸的丙烯來滿足需求,僅占國內表觀消費量的3%左右,基本處于供求平衡的局面。
但事實上國內供需缺口巨大,每年除進口少量丙烯單體外,還要大量進口聚丙烯、丙烯腈、環氧丙烷等下游衍生物。若將這些下游產品的進口量折算成丙烯需求量的話,則國內當量市場缺口在400萬噸以上。
記者了解到,未來數年內,我國還將新增幾套大型乙烯生產裝置,煉廠生產能力還將繼續擴大;中國大唐、中國神華等一些企業正在興建的大型煤制烯烴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預計中國大唐的46萬噸煤制烯烴項目、中國神華的60萬噸和52萬噸兩個煤制烯烴項目將于明年陸續建成投產,這將顯著增加國內丙烯的產量。到2010年,我國丙烯產能可望達到1265萬噸,但據預測,2010年市場需求將達到1500萬~1600萬噸,缺口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