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德西瑪總裁瓦格曼博士
隨著近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幅反彈,國際社會對經濟向好發展的肯定性聲音漸強。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歐盟化學工業發展策略是否有調整與變化?在歐洲化學工業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德國化工為走出危機低谷,采取了哪些積極的行動?這些問題都是與歐盟合作日益緊密的中國化工界所關注的。本報記者日前獨家采訪到了在北京做短暫停留的德國德西瑪總裁瓦格曼博士。
1926年成立的德西瑪,是德國第一家跨學科的專業協會,它的理想就是“讓化學家和工程師為了共同合作的目標走到一起”。正是孜孜以求這一目標,每隔3年,它都組織一屆世界最大的化工展會——阿赫瑪,到今年已成功舉辦了29屆。
瓦格曼把今年5月在德國舉辦的阿赫瑪化工設備展覽比喻成化工復蘇的“風向標”。他介紹說,這屆德國展會吸引了大約4000多家參展商和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萬人次的參觀者,最值得一提的是參展商數量基本與上一屆持平。這反映出,各國同行已充分認識到加強合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性。
企業裝置開工復產也顯示出德國化學工業正在走出低谷,開始見到光明。瓦格曼說,一個月前德國巴斯夫第二套一直停滯的裂解裝置已經重新開工了。作為世界最大化工企業,巴斯夫今年第三季度稅前利潤為12.5億歐元,銷售收入為128億歐元,高于市場預期,這主要得益于在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業績增長。
瓦格曼同時談到,目前,德國化工經濟運行開始回升,但速度不會很快。因為目前德國汽車工業還處于危機泥淖之中。很多化工產品與汽車生產相關,只有汽車工業全面復蘇與振興,化工才會加速企穩向好。而國際石油緊缺和金融危機的形勢,促進了德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提速,為化工發展車用化學電池等方面提供了商機。新能源汽車中應用了很多化工創新成果,這成為汽車工業與化學工業依靠技術創新、共同戰勝危機的一種有效辦法。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上,中國化學工業比德國更具有先天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歐盟被稱為全球最熱衷于使用貿易保護措施的經濟體之一。從近年推行的REACH注冊,到今年以來對華反傾銷步入高發期,歐盟頻繁實施的貿易壁壘已引起中國化工界的高度關注。對此,瓦格曼總裁表示,在來北京之前,德國化學工業聯合會召開了REACH研討會。歐盟地區的化工公司同樣碰到了REACH注冊操作層面的問題:15多萬種化學品,所有化學品制造商一起登記,組織比較繁瑣,不易操作實施。但是,2010年6月1日前需要登記完畢的計劃不會改變,即使更改也必須通過歐盟貿易委員會批準。他坦率地說,歐盟地區的公司不希望設置貿易障礙,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化工產品輸歐大國。
在談到美國對中國輸美輪胎實施特保措施的看法時,瓦格曼總裁表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搞貿易限制,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這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產生更大的危機。他認為,金融危機之中世界看好中國,在后危機時代,全球更要關注“中國元素”。
正是基于中國對世界化工發展越來越重要的認識,德西瑪決定2010年在北京舉辦第8屆阿赫瑪亞洲展。瓦格曼總裁此番從法蘭克福飛抵北京的一個目的,就是考察明年在北京舉辦展會的人氣。他認為,北京成功舉辦阿赫瑪展會具有三大優勢:一是阿赫瑪是世界品牌的展會,如今中國在全世界已經擁有很多很好的合作伙伴,歐洲參展商更是看好中國市場;二是今年5月在德國舉辦的阿赫瑪展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反映出,在金融危機形勢下,各國化工界都在積極謀求緊密合作、擴大合作;三是這次將在中國舉辦的第8屆阿赫瑪亞洲展,利用北京的奧運新場館,一定會聚集參展商更高的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