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來看,情形似乎好一些,但其內在的隱憂也是顯而易見的。如圖3所示,中國原油的進口量從2月份環比開始回升,9 月份,進口量達到1720萬噸,同比也是增長的,中國的原油產量基本穩定,出口量相對于進口來講比較少,因此,進口的增加意味著需求的增加。實際上,從7月份中國原油累計的表觀消費量首次實現正增長,1-7月份,同比增長1.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國戰略石油儲備開始收儲,第一批已經完成1.02億桶,幾乎相當于一個月的進口量,這部分并沒有進入實際消費領域。而實際上,成品油的表觀消費量一直不如人意,直到8月份,需求最差的柴油銷售量達到1193.76萬噸,同比增長0.9%,環比增長8.6%,才使得成品油的消費稍有改觀。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石油儲備第二期開始建設,進口還會增加,但具體的消費情況還有待觀察。
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和中美兩國類似,雖然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調高了今明兩年的全球原油需求預測,這也支持了原油價格走高,但在投資者無明顯感到需求回升的情況下,總會感到心虛,對于價格的預測也會大打折扣。
3、歐佩克的態度至關重要
目前歐佩克的原油產量占世界原油產量的40%左右,可供調節的產能也在每天600多萬桶,歐佩克的對于油價的態度將對油價產生重要影響。9月9日,歐佩克召開會議討論石油產量問題,最后決定產量目標不變。去年12月1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在奧蘭召開會議決定,由于全球經濟衰退導致燃料需求大幅減少,歐佩克同意把該組織的石油產量配額削減9%來提升油價,這個削減幅度超過了預期目標。該組織當時的產量為2730.8萬桶/日,消減后為日產2485.5萬桶。此后,歐佩克分別在今年的3月15日和5月28日召開會議,決定維持日產2485.5萬桶的減產目標不變。正是由于歐佩克持續的維持產量目標的決定,使得油價一路飆升,漲到目前的80美元以上。
歐佩克做出這樣的決定首先是基于自身經濟利益考慮,去年油價一路下跌后,歐佩克利潤大幅減少,同時又有來自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沖擊,歐佩克急于在今年把失去的利潤補回來,80美元的價位對于歐佩克來講是可以接受的,而繼續維持產量目標可能會使油價進一步走高,就像前兩次會議決定后一樣。如果價格上漲過高,歐佩克將會受到來自石油消費國尤其是美國的反對,國際上會處于孤立狀態,如前文所述。另外各成員國實際上從來沒有百分之百地執行過,即便是本次產量目標執行的最好時期,也只是完成了減產目標的百分之九十左右。這和各成員國的產能、儲量、自身利益考慮有極大關系,因此產量目標并不能很好地遵守,目前,歐佩克的產量大約至相當于完成了既定目標的70%左右。如果價格繼續走高,歐佩克實際完成的目標產量將進一步打下折扣,甚至有可能在12月22日召開的產量會議上提出增產的建議。
4、美元,看你還能跌多久
自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為了刺激經濟復蘇,美國自去年底將美國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點零至0.25%。2月17日,剛上臺不久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總額高達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在這之前,上屆總統布什已經簽署過類似的計劃。美國的這些政策使得大量的流動性注入到貨幣市場領域,過度的流動性直接導致了美元的貶值。最
近一段時間,一些國家為防止通貨膨脹,開始采取回收流動性的措施,如提高利率等,這使得美元的貶值加劇,直接推升了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美元走勢如圖4所示。
美元的貶值不僅推升了油價,也引來一些國家的擔心,特別是像中國這樣持有美元外匯儲備較多的國家。美元貶值給他們帶來了重大損失,中國等一些國家開始逐步減持美國債券,這一現象更進一步推進了美元的下跌。同時,中國在同一些國家進行貿易時取消用美元結算,如在同俄羅斯、巴西貿易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10月6日,英國《獨立報》報道,阿拉伯國家正在與部分國家協商,采取一攬子貨幣取代美元用于原油貿易結算,這一消息一經傳開,美元匯價應聲而落。雖然這些尚不能撼動美元的國際地位,但美聯儲(FED)如果遲遲不加息的話,美元的弱勢難改,以后還會發生哪些更為不利的事件尚難預料,而美聯儲(FED)承擔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如果美元繼續下跌,對美國的整體利益造成不利影響,相信美聯儲不會再僅僅只是把購買抵押貸款債券或債務計劃完成的時間推遲一些而維持利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