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石油化工燃料和潤滑油委員會近期進行了兩項燃料油標準的制修訂,來滿足不斷嚴格的機動車排放要求。鑒于車用汽油燃料的相關主要技術指標包括:硫含量、烯烴含量和芳烴含量、蒸氣壓、錳含量以及苯含量,這些修訂主要包括這些方面。
1、GB18351—2004《車用乙醇汽油》的修訂:
《車用乙醇汽油》發布于2005年。2005年5月國家環保局發布了GB18352.3—2005“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Ⅲ、Ⅳ階段)”國家標準,并于2008年7月在全國范圍實施。為了提高車用乙醇汽油的質量水平,使之能夠滿足國家第三階段的排放法規的要求,對GB18351—2004《車用乙醇汽油》進行修訂。與GB18351—2004《車用乙醇汽油》相比主要技術參數有如下變化:
將夏季蒸氣壓限值由“不大于74kPa”修改為“不大于72kPa”;
將硫含量限值由“質量分數不大于0.05%”修改為“質量分數不大于0.015%”;仲裁試驗方法修改為“人間人 間 人SH/T0689《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它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
將苯含量的限值由“體積分數不大于2.5%”修改為“體積分數不大于1.0%”;
將烯烴的含量指標限值由“體積分數不大于35%”修改為“體積分數不大于30%”‘
將錳的含量指標限值由“不大于0.018g/L”修改為“不大于0.016g/L”。
2、GB17930—2006《車用汽油》的修訂:
對GB17930—2006《車用汽油》的修訂依據是在國內開展的“滿足國家第四階段排放要求的清潔燃油組成與排放關系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借鑒國外車用汽油質量升級的發展趨勢以及歐洲在實施第四階段排放要求時對車用汽油的技術要求,考慮到我國環保的要求和煉油工業的實際情況,根據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關于下達2007年第六批制修訂國家標準項目計劃的通知”對現行GB17930—2006《車用汽油》標準中的某些指標進行適當修訂。與GB17930—2006《車用汽油》相比主要技術參數有如下變化:
汽油中的硫含量修改為:不大于50mg/kg;
汽油中的烯烴含量修改為:體積分數不大于25%;
汽油的夏季蒸發壓修改為:不大于70kPa;
汽油中的錳含量修改為:不大于0.014g/L。
3、GB17930《車用汽油》修訂值的簡要分析
硫含量是50mg/kg。考慮到全球降硫的發展趨勢,借鑒歐盟在執行歐Ⅳ階段排放要求對汽油中硫含量的要求,在標準修訂中,建議將第Ⅳ階段的車用汽油的硫含量控制為不大于50mg/kg。汽油中的硫含量測定方法可以采用SH/T0689《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它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GB/T11140《石油產品硫含量的測定X射線光譜法》和SH/T0253《輕質石油產品中總硫含量測定法(電量法)》方法。在測定結果又異議時,以SH/T0689《輕質烴及發動機燃料和其它油品的總硫含量測定法(紫外熒光法)》測定結果為準。
鑒于目前我國煉油裝置的實際情況和汽油消費市場的需求,建議在第Ⅳ階段的車用汽油中分別控制烯烴和芳烴體積分數不高于25%和40%?紤]到97號汽油生產的實際要求,對于97號汽油允許在烯烴和芳烴總含量控制不變的前提下,控制芳烴含量最大值為42%。北京車用汽油標準中的烯烴含量體積分數不大于25%,烯烴和和芳烴總的含量體積分數不大于60%。
修訂中汽油的夏季蒸發壓為不大于70kPa。北京車用汽油標準中夏季蒸氣壓為不大于65 kPa。鑒于目前我國煉油裝置的實際情況和消費市場對汽油辛烷值的需求狀況,在標準修訂中,建議將第Ⅳ階段的車用汽油中錳含量控制為不大于0.014 g/L,相信隨著煉油裝置的改造以及新型煉油企業的建成,汽油中的錳含量會逐漸降低。北京現行的DB11/238—2007《車用汽油》標準中錳含量為不大于0.006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