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合材料用經編雙軸向基布》行業標準研討會在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召開。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桂梅、天津工業大學復合材料研究所所長李嘉祿、山東省纖維檢驗局高級工程師劉永貴等專家和領導出席了會議,園區10家龍頭企業代表參加了研討。
據悉,《復合材料用經編雙軸向基布》行業標準是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辦公廳發改辦工業[2006]1093號文件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發展中紡協科[2006]26號文件,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和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共同承擔,并由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海寧中天檢測有限公司為牽頭單位起草制定的。為制定好該項行業標準,中天檢測派專人深入企業了解生產工藝和產品特點,收集國內外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最終確定標準涵蓋項目,并進行了大量的樣品檢測,最終確定了量化指標。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對該標準匯總的60條征求意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探討,該標準完成修改,并將于近期上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進行審定。
該標準的制定將填補國內柔性復合材料領域經編雙軸向基布標準的空白,從體系和制度上保證了復合材料用經編雙軸向基布的產品質量,有效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并為行業的公平競爭和健康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近年來,浙江海寧經編產業園區堅持以質取勝,狠抓質量提升,促進產業轉型和升級,為園區特色產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使馬橋經編從低端的產品制造逐步向研發、品牌、營銷高端升級,從單純的生產基地逐步向生產服務性商務區轉型。
去年,該園區緊抓機遇與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簽訂了“創業創新結對幫扶協議”,使經編產業成為浙江省十個重點幫扶產業之一。園區通過開展“標準創新、名牌創建”活動、組建省經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經編產品檢測中心、建立WTO/TBT/SPS預警通報機制和數據庫等舉措,加快促進經編產業質量提升和轉型升級。
該園區管委會十分注重政策引導,根據《促進海寧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質量強市戰略實施意見》、《標準化戰略若干意見》等政策文件,出臺了《關于開展“標準創新品牌創建”的實施意見》,連續3年開展“品牌標準建設年”活動,安排近百萬專項資金用于標準、質量和品牌工作的引導和扶持,兌現的獎勵經費作為“馬橋經編”浙江區域名牌推廣使用專項經費。
為更好地推動經編產業占領行業制高點,該園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由落戶園區的浙江省經編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導、指導或參與制定了《刀刮涂層織物》、《針織泳裝面料》、《滌綸針織面料》、《復合材料基布》等12項國家和行業標準,提高了入園企業在國內經編產業中的話語權。園區內占全國產量95%的廣告燈箱布企業,原來因為標準缺失,產品質量與價格差異大,造成不平衡競爭和盲目發展。海寧中天檢測有限公司和馬橋經編行業協會制定發布了《柔性燈箱布》聯盟標準。目前,園區企業通過培訓將聯盟標準轉化為企業標準,為有效控制質量、防范和解決貿易質量糾紛提供了量化的技術數據。據悉,標準實施后,在燈箱廣告布貿易中,雙方因噴墨性能爭議造成的退貨明顯減少,預計每年可為企業減少損失15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