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醋酸提升競爭力須四輪驅動
2009-11-1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醋酸 甲醇
目前,我國醋酸已經完成生產技術的升級,但是產能已經超過了市場需求,出現了過剩危機。同時,由于中國有較低廉的人力成本,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戰略,逐步關停國外工廠或減少國外產能,加大了在中國醋酸及其下游產品的擴產。在日前召開的乙醛、醋酸及其衍生物技術市場研討會暨2009年全國醋酸醋酐行業協作組年會上,與會專家提出,我國醋酸行業要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同跨國巨頭的競爭優勢,需要從四個方面著手提高競爭力。
采用先進技術建設大型裝置。裝置規模大型化是醋酸工業的主要發展趨勢,世界上最大的單套醋酸生產規模已達120萬噸/年,平均規模在60萬噸/年,規模效益明顯,而我國只有20萬噸/套,較世界領先水平還有一定差距。據專家測算,60萬噸/年醋酸裝置的單位產品成本較20萬噸/年規模有200~300元/噸的成本優勢。全國醋酸醋酐行業協作組秘書長邵守言指出,只有規模、產量上去了,才能降低產品的折舊費、公用工程消耗,從而較大幅度降低成本,獲得競爭優勢。
降低特種材料的應用成本。在羰基合成醋酸的反應中,由于介質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必須選用鋯、哈氏合金等耐蝕特種材料,這些材料的供應與設備加工基本依賴國外進口。一個20萬噸/年醋酸生產設備就需要鋯120噸左右、哈氏合金100噸左右,而鋯每噸價格在120萬元左右,哈氏合金每噸價格也在100萬元以上,僅鋯材、哈氏合金投資就在2億元左右。寶鈦股份公司高工李獻軍介紹,一直以來我國鋯材都需要進口,我國海綿鋯和鋯材生產以及鋯裝備制造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設計、制造能力與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沒有差距,而且國產價格僅90萬元/噸,交貨期也比國外早1年左右。國內醋酸企業要不斷提高特材設備、管道、管件等國產化率,降低特種材料的應用成本。
優化設計、節能降耗。甲醇低壓羰基化法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醋酸生產工藝,但由于工藝流程中回路復雜,物料平衡和熱量平衡過程控制參數多,使得裝置的操作和控制非常困難,加上使用的是異常昂貴的銠催化劑,控制的不穩定將會導致催化劑流失和失活。專家介紹,當前我國醋酸企業流程改進,利用最新發展的化工動態模擬控制技術對生產控制優化還剛開始起步,大部分裝置對醋酸尾氣中含有的大量一氧化碳并沒有完全有效回收利用。北京澤華化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潤興介紹,像國外醋酸企業使用的蒸發器降催化劑沉淀、氣體密封技術國內企業還沒有一家采用。優化設計、縮短流程、使流程布置更為合理、有效降低裝置能耗以及設備的集約化和結構改進,已成為現階段甲醇羰基合成醋酸改進的方向。
走上下游一體化之路。2008年我國醋酸產能達到430萬噸,表觀消費量285.7萬噸,產能已經過剩;到2010年產能預計將達到668萬噸,遠遠超過需求的增長。專家指出,醋酸作為一種重要化工原料,其下游衍生物眾多,單純的醋酸投資已不足取,要加大下游產品的開發。如瑞士的龍莎公司,其下游產品有上百種,由于深加工程度高,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價值,經濟效益比較好。現已經投產的企業,可以考慮向上下游一體化發展,以降低產品總體成本,或采取聯合上游、發展下游的方式,形成抱團的格局來提高企業競爭力;新投資的企業要在充分調研原料和產品市場的情況下,采用煤氣化多聯產技術,以規模化、一體化來提升成本競爭優勢。
專家指出,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醋酸的需求必將恢復并穩步增長,醋酸的下游產品也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2009年后,中國可能由醋酸凈進口國轉為出口大國,國內企業只有不斷提高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真正占有主導地位。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