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性的能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生活中有許多耗費能源所生成、卻又被廢棄的熱能,例如汽車尾氣、工廠鍋爐排放的氣體等。經計算,汽車的能源利用率不到30%,其余的能量除了用來冷卻和摩擦生熱外,有高達40%的能量作為尾氣直接排掉,不僅浪費了大量能量,而且污染環境、造成溫室效應。如果能將這些熱能善加利用,即可成為再次使用的能源。
利用溫差來發電,就是一種能源再利用的方法,但其關鍵是選擇熱電材料與技術。因為其應用不需要使用傳動部件,工作時靜音、無排放物,對環境沒有污染,并且這種材料性能可靠、使用壽命長,是一種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環保節能材料。因此,人們希望找到一種擁有較高熱電轉換效率的材料。然而,熱電轉換效率偏低成為制約熱電材料應用的主要因素。熱電轉換效率主要由熱電優值(ZT)來決定。現在,大部分熱電材料ZT<1(對應熱電轉換效率<10%),因此,提高ZT值一直是熱電材料研究者的主要工作。我國對此也非常重視,目前有國家“973”計劃等項目進行支持。
近年來,人們發現PbTe/AgSbTe2復合材料具有很高的熱電性能,其平均熱電性能優值有可能突破2,高于一般的熱電材料,耐熱溫度可達800~900K,耐熱溫度區間則高達500K,人們估計它的熱電轉換效率可能達到18%。因此,PbTe/AgSbTe2復合材料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景、亟待發掘的材料。
為了研究這種材料產生高熱電優值的原因,研究者首先必須知道其具體的原子結構,但是在體塊材料PbTe中確定AgSbTe2納米顆粒的生長機制及其結構是當今世界實驗上的技術難題。
在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訪問期間,柯學志與該校物理系教授陳長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楊繼輝博士和美國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實驗小組進行合作,利用第一原理的量子力學方法并結合高分辨率的透射電鏡,仔細研究了AgSbTe2的生長機制及其原子結構,得到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比如:模擬的圖像與高分辨率的透射電鏡一致;一般而言,一個帶正電荷(的離子)總是喜歡與一個帶負電荷的結成一對(電偶極子),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壓力或者應力的作用下),情況剛好相反。這些發現可能對這一類PbTe摻雜熱電材料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據悉,研究者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其高熱電優的機理,并系統研究這一類熱電材料的生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