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風箏是我們的童年玩伴。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風箏,要不就是中國老匠人的杰作,要不就是婉約作家筆下的情人,可我們今天說的風箏與競技有關,與深圳有關。今后如果說起風箏,你不僅應該知道濰坊,也應該知道深圳。因為在中國,濰坊賣的是傳統風箏;而深圳這個創意之都,正在出售世界最流行的時尚風箏文化。
在北京政法大學讀書的時候,愛畫畫的于灝喜歡到潘家園淘寶,那些手工漂亮的傳統風箏總是能吸引他的眼球,買回去,不論是裝飾還是放飛都很愜意。當時他絕對沒想到,風箏會成為他的一項事業?雌饋碛行┎豢伤甲h,但于灝說,那是緣自一份所有的中國人都有的風箏情結。
于灝2004年在深圳第一次看到的風箏,與他的童年記憶大相徑庭。那天在蓮花山,一位放風箏的老伯吸引了小于的注意。老伯用雙手操縱著兩條線,那只三角形的風箏竟然像飛機一樣在空中上下翻飛。還有這樣的風箏?后來小于才知道,這種風靡全球的風箏用尼龍布做面料、碳纖維做桿,形狀各異,完全通過人手操縱,用兩條甚至是4條線來控制。于灝大開眼界。
別以為玩這種風箏很容易,選手需要懂空氣動力學、平衡學、氣象學……“我看過一個來自臺灣地區的團隊,38人一起編隊飛行,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說起風箏里的學問,于灝說,這種團隊作戰需要協調一致和動作高度精確,一個人稍有閃失就前功盡棄,就像是參加閱兵式的飛機一樣。
馬來西亞人玩風箏也曾經讓于灝嘆為觀止,十幾只風箏串成一串,操縱者一人在前、三人在后,成組的風箏變成了一條歡快的蜈蚣。中國也有蜈蚣風箏,只不過中國的“蜈蚣”總是慢慢地在天上飄,讓人覺得太悠閑了點。
對于灝他們來說,最辛苦也是最高興的時候,就是在每年一度的深圳國際風箏節上,看到十余萬人云集大梅沙。除了玩風箏,他們還傳播一種和諧的休閑方式——就是那種躺在沙灘上看風箏的感覺。
有了人流量和關注點,風箏活動成了廣告平臺,越來越多的贊助商對風箏發生了興趣,風箏節和各種風箏活動也因此辦得越來越專業。如今,風箏節成了深圳人對外輸出的文化品牌,挾舉辦4屆國際風箏節的經驗,深圳市風箏協會這些年受邀到成都、珠海承辦了各種大型風箏活動,社會反響非常大,深圳風箏在南中國叫響了。
在國外,風箏已經形成了從設計、品牌、展示、表演一條龍的產業鏈;在深圳,風箏生產僅僅限于為外國品牌加工高端產品,根本無法形成產業。經過三四年的摸索,于灝他們已經規劃好了深圳風箏產業的發展模式——除了輸出風箏節文化品牌之外,他們還做青少年普及,籌備裁判員培訓、國際比賽主持人培訓……要知道,能用雙語解說國際風箏大賽的人,除了鹽田外國語學校的周青和老師,恐怕還不好找第二個呢!
現在,普通的雙線、三線風箏已經有了常規比賽,規則也越來越健全。比賽分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規定動作飛圖形;自選動作的比賽,風箏則在選手的操縱和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編隊飛行或特技表演。不過源于美國夏威夷、3年前才引入中國的后起之秀沖浪風箏,則有望成為風箏家族中的佼佼者。
沖浪風箏被譽為本世紀最好玩的運動,可你知道什么是沖浪風箏嗎?就是把帆板的帆換成風箏,不過這風箏的面積近20平方米,是尼龍布做的充氣筒,骨架很輕,一個操縱不當,風箏就像氫氣球一樣能把你帶到天上去。于灝透露,深圳風箏協會計劃于明年舉辦一屆國際沖浪風箏大賽,邀請20至30支國內外參賽隊,比賽項目包括500米競速和花式風箏?催@比賽可比帆板帶勁多了,想想啊,大風箏帶著選手在海面上疾馳、翻跟頭,那是種什么感覺?!
目前國際沖浪專項協會正在為這項好玩、好看的運動,向國際奧委會申請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參賽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