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EA統計,200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達60.7億噸,而同期美國的排放量為57.7億噸,中國事實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國。鑒于溫室氣體排放帶來的潛在威脅,全球多數國家已經加入到了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的行列當中。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成為當下的熱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王獻紅研究員表示二氧化碳作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單體的研究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國廣泛的重視。這是11月26日在山東省泰安市召開的在第六屆全國有機碳酸酯技術開發與應用研討會上獲得的信息,這次會議由中國化工報社與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協作組聯合主辦。
王獻紅認為,二氧化碳與環氧丙烷共聚物類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是二氧化碳合成高分子材料領域的一大亮點。這類材料具有生物降解性能,不僅解決了當前塑料制品難以降解而導致的白色污染問題,也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最近幾年,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均十分活躍,內蒙古蒙西集團公司的千噸級生產線經過幾年的技術改造,已經實現了穩定的運行,而且中海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的現代化二氧化碳基塑料生產線也已經建成投產,為二氧化碳基塑料的產業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最近,德國南方化學工業公司、韓國LG化學等也在計劃進行相關的工業化生產線的建設工作。但王獻紅警告,目前這類材料在成本和性能上仍然與聚烯烴有較大的差距,離大規模工業化的基本要求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王獻紅指出,受制于產能和成本等因素,二氧化碳基塑料應致力開發高附加值的醫用材料(如藥品包裝泡罩、醫用敷料、輸液瓶)和高端食品包裝材料(牛奶低溫保鮮膜、肉制品保鮮膜)兩個方面。目前,吉林金源北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成功的推動了二氧化碳共聚物在醫藥器械和醫用包裝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王獻紅最后指出,作為一類新型的脂肪族聚碳酸酯,二氧化碳與環氧丙烷共聚物具有透明性、生物降解性和氧氣阻隔性能等特點,但是其性價比依然有待于大幅度改善,才能滿足實際應用要求,今后仍需開展更深入的工作,推動二氧化碳基塑料實現真正大規模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