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低碳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上海低碳經濟發展創新基地宣告成立。據悉,上海低碳經濟發展創新基地投資8億元,將建低碳經濟研發中心、低碳經濟技術產品展示中心等。哥本哈根會議的舉行和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各國政府對碳減排的承諾,標志著世界正步入低碳經濟時代,而化學工業也正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上海作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重要基地之一,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總動員中,發揮自身優勢,化挑戰為機遇,進入低碳經濟行動“進行時”。
從行業自身節能減排做起
降低能耗、降低排放成為低碳經濟的主戰場。年總產值約3000億元的上海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產業,通過持續的轉型、調整和創新,實現節能減排走在全國前列。
上海化工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國華表示,雖然中國人均碳排放相對發達國家是低的,但在單位GDP能耗上,我國是美國的3倍、德國的5倍、日本的近6倍,節能減排潛力大。上海化工區在開發初期就提出“五個一體化”理念,以石油化工的上下游鏈進行招商和布局,采用世界最先進技術組織生產,使化工區的能耗、水資源利用、“三廢”排放等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中已投產工業企業萬元產值能耗只有0.925噸標煤。李國華舉例說,在化工區的氯氣資源在多個產品生產中得到循環利用;最近正在攻克氯化鈉(鹽)的全區循環利用,每年可節約10多萬噸原鹽;具有節水和環保功能的化工區濕地建設初顯成效,最近美國易道公司已將該項目拍成資料片,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進行宣傳。
上海連續多年推行批項目、核能耗制度,同時加大執行落后產能、落后設備的淘汰制度。今年“關停并轉遷”高能耗、高污染生產線或企業630多項,其中奉賢區塘外鎮小化工園區70余家企業將關停、搬遷,此外還調整危化項目51項。通過這些措施,上海今年可節約標煤70萬噸以上,提前2個月實現了全年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的目標,可望達到6%。
化工新材料“鼎力”低碳經濟
在低碳經濟領域,新能源和節能材料的市場潛力巨大。上海市經信委重化處處長耿鴻民提出:“依靠上海科技創新的優勢,發揮上海石化產業基地先進原材料的優勢,實現化工產業與新能源業、裝備業、汽車業、建筑節能業等互動發展,這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路徑。”
上海已提出發展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長期規劃。據估算,上海近海的風能資源總儲量近6000萬千瓦,可建風電廠的總裝機容量預計可達600萬千瓦。海上風電機組有抗強風、抗浪涌、抗鹽霧腐蝕等要求,上海不少內外資化工企業正在攻克材料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