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絕對不會使用這些汽車香水的,但是利潤高啊,自然要賣。”這是一位汽車用品店老板的肺腑之言。隨著汽車市場的持續升溫,汽車用品也正呈現出熱銷的態勢,可是作為車主的消費者是否了解,就在自己為愛車裝扮的同時,有一些危害正在悄然臨近。
近日,一位業內人士向本報揭秘,目前市場上的汽車香水除了暴利之外,其中的成分大都是用劣質香精、酒精等原料提取,對人體傷害很大。
揭秘1:一瓶香水最少58倍利潤
“進價是6元,賣出去可以報價58元。”張巖(化名)是一家小型汽車美容店的老板,隨著新車銷售火爆,今年他的洗車生意也有所上漲,時不時地他會向前來洗車的消費者推薦這種價格58元左右的香水。張巖告訴記者,“一瓶普通的進口香水售價至少100元,很多消費者都覺得太貴。而一瓶外觀很好的國產香水開價只要50元,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一般美容店兩種香水都賣,就是想適應市場。據張巖介紹,大部分的國產香水都是從南方等省份批發過來的,其中最多是廣州。而這些進價為6元的香水成本價僅為1元。
張巖告訴記者,他店內銷售的香水還算“正規”,起碼能找到廠家。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香水都屬于“三無”產品,產品哪里生產的,商家根本不知道。上周,記者對滬上的一些汽車美容店進行了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發現,在記者光顧的10家汽車用品商鋪中,只有一種浙江企業生產的車用固體清新劑,標有產品說明和“浙衛消字”的衛生許可證號,售價10元。而那些沒有中文說明,也沒有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產品標準的車用香水卻可以賣到30元,有的甚至賣到了80元。
和沿街小商戶相比,專業汽車裝飾公司應該是更加規范的。但在名為福滿月汽車裝飾公司的店內,記者看到,除了價格稍高,汽車香水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在貨架上的展品中,有很多也是沒有中文說明和產品標準。在一種臺灣生產的香水包裝上,還印著“售價1200”,這顯然不是指人民幣的單位。
記者就為何很多產品都沒有中文說明一事詢問了店內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店里80%的產品都有中文說明。”為了證實,她還特意打開一盒香水,拿出了其中一張疊紙,“你看,這不是中文說明嗎?”記者仔細查看了一下,上面卻只印著代理商的地址和電話。在另外幾種產品上,代理商聯系方式是以不干膠的形式貼在外包裝上的。
揭秘2:劣質香水用有毒物質提煉
除了香水的來歷不明外,不少無證香水在提取過程中往往采用有毒物質提煉。張巖的朋友曾在廣州從事過地下香水的制作工作。據悉,在今年5月有關部門的一場執法行動中,廣州被查出了包括“車博士”、“車香風”等品牌,數量超過10萬瓶,涉案貨值超過200萬元的香水。除了被查獲工廠外,不少小作坊內生產的大部分都是偽名牌香水,這些香水都是用有毒的香料配上劣質的溶解液制成。
據悉,目前化學成分物質是構成香水的主要成分,不僅增加香味而且可以使別的香料味道變濃,使一款香水中的所有成分有更好的相容性,留香也更為持久。在正規工廠的香水配制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安全。由于現代技術的發展,對香水香料的分析技術有很大的突破,有些比較有實力的造假商通過儀器分析出大牌香水的大致香料成份,從而配制加工生產,生產出來的香水足以亂真。可是這里面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香精的提煉,以及有毒化學物的去除。一般造假商由于提純技術缺陷,就變成許多小作坊濫用的“香水添加劑”,這些作坊將這些添加劑與自來水一攪拌,放在定制的仿冒名牌商標的香水瓶里,就是大批量生產的“香水”。
甚至還有不少小作坊在制作香水的過程中,除加入過高的香精含量外,還加入了大量的甲醛助于揮發。由于香味過于濃郁,長時間使用這種香水容易使人產生頭昏腦漲等不適感覺,既影響駕駛安全又對身體造成危害。同時,劣質香水在陽光下暴曬后還容易出現漏液現象,從而腐蝕儀表臺。
“一進工廠,眼淚鼻涕都出來了,可是這些生產者帶著口罩眼鏡繼續生產。”張巖曾經去過香水制造工廠,至今想來仍然有些后怕,“我自己不會使用任何品牌的汽車香水。”張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