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廢舊輪胎中子午胎比例將占90%-92%。為了適應廢舊輪胎產品結構的變化,有效利用廢舊子午胎橡膠部分的最大剩余價值,必須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優化產品結構。”中橡協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專家組組長劉增元近日透露,以環保和節能減排為中心,以提高廢舊橡膠剩余利用價值、優化產品結構為宗旨的中國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綱,近期將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報送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
以創新優化產品結構
規劃提綱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仍將堅持以再生膠為主、同時發展翻胎和膠粉的中國特色廢橡膠綜合利用格局;要控制產能過熱膨脹,保持年均10%的穩定增長,“十二五”末廢舊橡膠綜合利用率應達到85%,再生膠年產能達到418萬噸、膠粉50萬噸、翻胎2200萬條。
劉增元介紹了“十二五”期間廢橡膠利用的工作重點:一是優化翻胎工藝,使用預硫化胎面技術的翻胎中全鋼子午胎翻胎年產能達到1500萬條,輕載、農用、工程胎翻胎達到700萬條;二是借鑒相鄰學科的優勢,研發新一代無臭味、無遷移污染的新型再生活化劑和再生軟化劑,無臭味再生膠產量達到總產量的70%;三是擴大特級輪胎再生膠規模,到“十二五”末其比例達到再生膠總產能的15%,年產能達到50萬噸;四是合理利用廢半鋼子午胎資源,生產再生膠和公路改性瀝青專用硫化膠粉,年產能分別達到80萬噸和45萬噸;五是穩定丁基再生膠生產,擴大三元乙丙膠、氯丁膠、丁苯膠以及氟橡膠和硅橡膠等再生合成膠產能,其占再生膠總產能的比例由“十一五”的8%提高到20%,“十二五”末年產能達到85萬噸。
著力推廣一批先進技術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將在“十二五”期間,積極推進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新工藝及節能新工裝等工業化轉化,包括江西國燕和山東高密信元公司開發的全程模塊控制和節能聯動生產線、物理法和物化法再生工藝尾氣綜合治理技術、中頻電磁感應加熱技術取代導熱油和電阻塊傳導加熱方式、全鑄鋼合金堆焊滾筒粉碎機、北京天中方公司研發的工藝煙氣綜合治理系統等12項。這些技術全面轉化后,將達到節能20%、減排15%的目標。同時,全行業將加快高還原性無味輪胎專用再生活化劑、特種合成再生膠用再生活化劑、高溫低壓再生工藝和設備、復合再生工藝及工裝、廢橡膠再生工藝、高效節能工裝、硫化膠粉的應用、再生工藝專用環保凈化設備及模塊控制等技術裝備的研發及應用。
劉增元表示,“十二五”期間,廢橡膠綜合利用行業將在全國范圍內完成規模和區域重組,建立江蘇、河北、山西重點經濟區發展模式,使區域產能分別達到80萬噸/年以上水平;80%的企業生產規模達到萬噸以上,實現粉碎-再生-加工-應用的有機組合形式;淘汰年產能3000噸以下無環保配套的企業。
重點提高自動化程度
劉增元強調,我國再生膠產量已連續30年居世界首位,經過多年自主創新,再生技術、工裝制造等多方面已為世界同行肯定。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態脫硫再生膠生產技術、再生膠尾氣凈化技術和裝置以及常溫精細粉碎技術和專用機械等已被很多國家采用,技術水平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目前我國再生膠生產自動化程度不高,“十二五”期間應以此為重點進行突破,變人海戰術為工業化系統工程。目前,行業內僅有兩家企業完成初步模塊化設計和建設,“十二五”期間,規模化的企業應達到16%。
劉增元指出,“十二五”初期是國際經濟剛剛開始復蘇的時候,應抓住工業制品這個重要市場,爭取使配置延伸加工和深加工的企業數量由“十一五”期間的22%提高到40%以上,從而提高企業市場抗風險能力及整體效益水平;要在“十一五”已培育的公路改性瀝青專用膠粉市場的基礎上,穩定質量,嚴控改性工藝的技術指標,使公路改性瀝青專用膠粉真正成為膠粉應用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