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坪快速路一期開通以來,位于塘朗山隧道北口的塘朗山立交經常發生交通事故,近期市交通、交警等部門組織設計、建設、養護單位及相關專家,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后決定,盡快對塘朗山立交的兩個匝道進行改造。市交通運輸委昨日表示,改造方案已經制定,即將進入施工招標階段。
南坪快速塘朗山立交的交通安全事故,多發在東往南進入隧道的A匝道和出隧道往東的B匝道。盡管原市公路局和市交警局采取了多次局部改造、限速、加強監控等措施,仍未能根治兩個匝道的安全隱患。今年4月9日、6月12日、6月27日、7月30日、11月18日,均發生了車輛墜橋等嚴重事故。根據現場調研情況,交通部門決定對A匝道采取三項改造措施。一是改造防撞墻,把匝道外側的防撞墻由現在的68.5厘米加高到110厘米,同時在防撞墻上面增設1.5米的防拋網,以增強出事車輛上人的安全性。二是改造匝道平曲線段路面橫坡,通過增加橋梁鋪裝層厚度,調高原彎道的超高至4%,增強車輛的行車舒適度,防止車輛速度不受控制而引起側翻。三是完善交通安全設施,提前在主線設置電子警示牌;為達到在夜間也能更好地提示此路段彎道輪廓的效果,將把匝道沿線的線性誘導標志換為太陽能標志,并將標志加密;交通標線、車道線、視覺減速線均采用紅色防滑涂料;在A匝道與轉西麗匝道分流處設置3個太陽能防撞桶。
對B匝道,則將增加道路彎道超高,更好地防止側翻;翻新交通標線,包括車行道邊線、車行道分界線及減速帶。同時,在隧道出口增設16米高龍門架一座,增強危險路段提示。
塘朗山立交事故頻發原因 匝道轉彎半徑過小貨柜車輛速度太快
市交通運輸委表示,根據現場調查分析,南坪快速塘朗山立交匝道事故多發原因主要為設計標準不夠現實通車需要。為實現貨運交通“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組織方案,在南坪快速二期未通車以前,塘朗山支線不得不承擔主線交通壓力,不堪重負。
其中A匝道事故原因有四:一、使用功能與設計初衷不一致。南坪快速路設計為城市快速路,主線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支線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匝道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但南坪二期主線未開通,貨運交通通過塘朗山支線疏解,塘朗山立交及支線承擔著主線的交通功能,不堪重負。二、與該路段地形地勢有關。該路段經過主線先下坡,到A匝道時再上坡;主線車道由4車道漸變為匝道入口的兩車道,由于交通量大,經過匝道入口節點易造成擁堵。三、匝道的設計速度為40公里/小時,轉彎半徑較小(R=92.5米),彎道超高為1.5%。但經現場調查,進入A匝道的大部分貨柜車輛速度超過40公里/小時,加上貨柜車的重心較高,發生事故時容易側翻。四、與貨柜司機駕車習慣有關:對有“沖坡”習慣的司機來說,經過快速下坡后還要繼續加大油門,沖上匝道,導致在匝道的車速過快。特別是在夜間車輛較少時,該路段行車順暢,車輛行駛速度更快,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