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斯公司以它特有的魅力為中國的復材行業添磚加瓦,為行業、集體和社會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作為科拉斯的開創人和領路人,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張思成總經理。他給我們深入淺出地講了復材行業的現狀、問題和今后的發展方向,并且強調透過世界的看中國的復材,肯定會有壓力,但怎么把壓力變成合力,共同發展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所謂天地人和。不要對抗沖擊!這個世界是用來共享的,而不是獨占的。
復材在線:您總強調復材行業是個“不大不小”的行業,門檻沒有那么高,所謂“不大不小”怎么去深入理解呢?
張思成:不大。從整個行業產值來說,中國目前整個復材行業加起來超不過一千個億。大概算算兩百萬噸纖維值兩百個億,一百萬噸樹脂賣兩百個億,基礎原料就這么多,變成下游產值翻一番也超不過一千個億。比之其他行業規模比較大的上市公司如海爾、聯想來說,它們的一個企業的產值就有幾百個億,這么來看復材行業不算大。
不小。因為復材行業涉及的面太寬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上漂的、水下潛的到處都有復材。而且復材對國際民生的影響很大,可以說每間屋子里都有復材。作為21世紀不可缺少的國家重要高新技術材料,在微電子技術、海水淡化,以及航空航天中的神六、神七飛船均可見到復合材料。
復材在線:從您最初步入復合材料這個行業至今,您眼中的復合材料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顯著成績?
張思成:我認為最大的變化是中國復材行業走向了世界,變得非常國際化。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產量僅僅幾萬噸,裝備及技術十分落后。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玻璃鋼復合材料行業開始真正具有現代意義。從引進、學習、吸收,到自主創新,中國復材行業走過了一條艱難而又輝煌的道路,以產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業績躋身于玻璃鋼復合材料產量大國之列。
復材在線: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您認為目前中國的復合材料行業存在哪些問題亟待解決?我們與歐美復合材料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哪些差距?產生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面對這些差距我們應該如何彌補?
張思成:不同的產品面對不同的行業,問題是不同的。我認為根本問題是:國內做復材的技術水平偏低。這里我想談談人才的問題,復材行業是需要技術復合型的人才,但現階段國內復材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技術水平偏低,缺少復合型、創造性人才。另外復材行業知識包括:化學、力學、工藝、機械、管理等,具有比較能全面掌握和應用的人才也太少了。
所以我一直覺得復合型人才的短缺是使中國和歐美復合材料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差在我們的工業本身,而是在教育,教育這兩個字涵蓋的意義很多。這就談到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固步自封,畫地為牢的東西很多。加之對于中國現在的80、90后,浮躁的東西有太多,對我們行業未來發展的負面影響尤為突出。而復材行業人才的培養,特別需要長期經驗的積累和多方面知識的應用,而不是只靠一兩個竅門、點子就能提高的!
對于這點,我們這些企業人雖然能力有限,但也一直在做努力。科拉斯給同行,包括對手都培養了很多人才,他們在這個行業都很活躍。并且我們在引進新技術、舉辦培訓、校企合作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
復材在線:您覺得金融危機對復合材料行業產生的沖擊大嗎?
張思成:金融危機對復材行業的影響相對較小,這也是因為我們上面提到的復材行業涉及的領域太多了,涉及的東西太廣了。汽車、火車、航天航空、軍工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會用到復合材料,此消彼長,互補的東西會很多!從大形勢上來談,高端技術產品市場所受影響相對較小:致力于科技研發、自主創新的企業受沖擊較小。對這些企業而言,機遇大于挑戰。
復材在線:您是如何看待目前整個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前景的?您覺得復合材料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張思成:目前,玻璃鋼復合材料產業也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加快技改和技術升級,用高新技術提升企業競爭力,在新、特、精、專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