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半年之久的縣化纖協會前不久正式成立,22家化纖企業加盟這個“大家庭”。協會第一屆會長、華舍滌綸廠董事長馬銀賢興奮地說:“化纖企業終于踏上‘抱團’發展之路”。
小滌絲編出龐大產業群
作為紡織大縣,一根細小的滌絲魅力無窮。經過30多年發展,紹興縣已形成紡織原料、紡絲、織造、印染、服裝、家紡、經編、紡織機械、紡織軟件以及市場銷售等較為完整、配套協作的產業體系,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增長動力。
截至目前,紹興縣擁有化纖企業23家,總資產236.28億元,化纖年產能約227萬噸,占全國總產能1/10。同時,輕紡城錢清原料市場成為全國化纖原料的價格“晴雨表”,去年成交額達281.79億元,居全國同行之首。馬鞍鎮成紹興縣化纖企業的集聚之地,中國化纖行業前20強“遠東化纖”、“賜富化纖”等落戶在此。
產品結構急需轉型升級
經過多年發展,紹興縣化纖產業在技術創新能力、先進設備配套、品牌創建等方面都有長足進展,但客觀地說,目前只存在量的優勢,產品的差別化開發等跟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轉型升級成為化纖行業最迫切的問題。
“化纖企業目前感到壓力重重,因為低價競爭激烈,生產要素一漲價,企業盈利就下降!睒I內人士道出了制約我縣化纖企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差別化開發不足,產品結構失衡”。
據了解,目前創新縣差別化纖維、高質量纖維產量所占的比例很小,且產品附加值不高。“化纖企業需加大科技投入,研發特種產品,提高企業競爭力!睒I內人士指出。
強化“一品一廠”建設
“今天有了這‘大家庭’,我們更能以集體的力量針對市場競爭、行業發展的需求,以共贏的目標找準化纖產業升級的切入點!瘪R銀賢說,紹興縣化纖產業要實現升級,保持發展動力,”抱團“發展是有效途徑。如在化學纖維中,紹興縣滌綸纖維具有一定總量規模,這一產業應重點加強企業間的聯合,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差別化纖維的比重,加大對產業用滌綸纖維和高性能纖維的開發力度。在注重新產品開發方面,除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走產學研合作外,通過協會的平臺,加強“一廠一品”建設,重視產業用布和裝飾用布的開發。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纖維作為源頭產業,其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紹興縣紡織產業的發展,只有化纖產業升級,紹興縣紡織產業在國內、甚至國際上的競爭力才能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