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投資性公司工作委員會(ECFIC)組織了一次環保責任考察活動,組織相關人員到環保工作出色的跨國公司進行現場考察和交流。考察組成員來自全國人大環資委、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商務部外資司、工信部節能司等政府主管部門官員和包括人民網、經濟日報、國際商報、中國經濟時報等幾家媒體記者。
考察組考察的第二站是羅地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作為傳統精細化工企業的羅地亞公司總部位于法國,在中國已經深耕25年。羅地亞大中華區總裁朱銘岳介紹說,在過去的二十五,羅地亞在中國的業務得到了迅猛發展,除了去年,過去每年都在以40%的速度增長,目前已擁有一個完整的精細化工產品系列,包括精細有機化工,纖維及聚合物,消費品及工業產品添加劑。2005年,羅地亞全球級別的研發中心落戶上海——這是其全球第五大研發中心。
今天的中國公眾,有點“一談化工廠就臉變色”的感覺,此前多項關于化工廠的建設均在社會上引起重大關注。“化工產業的運作離不開高度的責任感”則是羅地亞長期秉承的經營思想,羅地亞通過在中國引進世界水平的生產管理和先進的技術,正在協助推進中國化工工業的發展。“綠色化工”成為羅地亞中國的追求目標,設有專門處理健康安全環保事務的團隊,人員有來自全國各個生產場所的30為專家組成。
羅地亞一位研發人員向記者介紹了研發過程中的“綠色”概念:“要達到綠色概念,需要有三類指標合格:一是要有80%以上的原料為天然、可再生的;二是生產過程安全,副產品少且毒性小;三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羅地亞根據自身在生產安全、環境保護以及上海對方等方面的長期經驗,制定和實施了名為“羅地亞經營之道”的責任參照框架,把客戶、員工、環境、投資商、供應商以及當地社區等六大利益相關方都納入統一的CSR范疇考慮,包括21項社會責任承諾,44項實施細則。
羅地亞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朱銘岳說,幾個影響羅地亞化工企業的關鍵因素:一是消費者環保意識正在快速提高,二是汽車等OME廠商快速向環保交通工具轉變。因此,羅地亞對環保的要求更為嚴格:除了企業標準,務必遵循所有國家的地方標準;跟其他關聯企業一起共同遵守,實施綠色產業鏈;跟工廠所在地(園區)簽訂CSR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