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由于擔心兩家合并對國內企業帶來的沖擊,國內企業曾向上級部門反映,兩家公司的合并將縮小國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話語權,造成壟斷。
該人士認為,雖然國內企業在MMA方面的發展很快,一些新建項目也紛紛在建,但是目前MMA還是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三菱麗陽和璐彩特都是MMA的主要生產商,兩家公司合并對國內的生產廠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商務部的公告也顯示,其在審批該收購案時考慮了國內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的意見。知情人士表示,商務部在征求相關方面意見時采取了背對背的方式,即并沒有組織三菱麗陽和璐彩特與國內相關企業和行業協會之間進行商談。
為了減少審查中出現的不利影響,商務部與集中雙方就附加限制性條件進行了商談。商談中,商務部就審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三菱麗陽和璐彩特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
據反壟斷專業人士介紹,經營者集中審查中的附加限制性條件從理論上來講,就是降低市場份額和對市場的控制力,一般包括行為主義和結構主義兩種方法。所謂行為主義就是限制經營活動的空間,結構主義則是剝離產能或資產等。該人士表示,行為主義由于比較溫和,是大多數申報者愿意接受的限制條件,而結構主義則有點像是“五馬分尸”。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商務部與三菱麗陽和璐彩特,一共進行了四次商談,每次談判很激烈也很艱苦。三菱麗陽最初希望通過限制三菱麗陽收購璐彩特后經營活動的空間,來解除收購對中國MMA市場可能帶來的限制競爭效果。
商務部沒有接受三菱麗陽的這個方案。三菱麗陽與商務部最終達成了結構性條件,即5年內剝離璐彩特一半產能、獨立運營璐彩特中國公司直至完成產能剝離、未來5年不再收購也不再建新廠的附加限制性條件。
4月24日,商務部裁定,接受集中雙方所做承諾,附加限制性條件批準此項經營者集中。
任勇表示,商務部與三菱麗陽最后達成的附加限制性條件只是產能的剝離,即將璐彩特中國產能的一半賣給第三方,這并非所有權的轉移,等到5年的剝離期滿以后,這部分產能還會回到三菱麗陽手中。因此,三菱麗陽對商務部公告中的附加限制性條件裁定是滿意的。
三菱麗陽中國總部人士對此裁定不予置評,稱此事由日本總部負責;而璐彩特國際宣傳負責人則稱現在這個時間點下不方便向外界透露。
但知情人士表示,三菱麗陽收購璐彩特是全球收購,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三菱麗陽不可能因為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把全球收購否定了。
另一位知情人士則透露,鑒于商務部的“裁決”,上述兩家公司目前處境被動,對此事亦十分敏感,對于兩家公司未來合并事宜也感到迷茫。
爭議
在整個審查過程中,64%成為一個關鍵的數字。
2007年,中國國內MMA產能為29萬噸,實際產量27萬噸,國內市場總需求量為28萬噸。
三菱麗陽中國公司2007年MMA產能為9萬噸,年產量8.5萬噸,璐彩特中國公司2007年MMA產能和產量均為10萬噸。該收購案完成后,三菱麗陽在中國產能的市場份額將達到65.5%左右,與商務部公布的64%的市場份額十分接近。
任勇表示,由于該收購案是在2008年年底向商務部進行的申報,按照商務部的規定,要按照申報前一年的數據進行審查,即2007年的數據。但在2008年時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石油吉林化工的MMA年產量已經提高到10萬噸,而且上海德國贏創(原德固賽)即將在2009年三季度投產年產11.5萬噸的MMA項目,再考慮商務部對該收購案的附加限制性條件產能剝離一半,收購后的三菱麗陽在國內市場份額就不高了。
任勇說,三菱麗陽因此認為,將這些因素考慮進來,三菱麗陽收購璐彩特不會對中國MMA市場的競爭產生影響。
商務部并沒有采納三菱麗陽和璐彩特的這個意見,仍然按照2007年的數據進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