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纖(000420)450多人入院這一疑似“特別重大環境事件”在事發逾三周后,終于有了初步的官方說法。據新華社報道,衛生部醫學專家組昨日下午公布了“吉林化纖中毒事件”調查結果,認定吉林化纖部分職工和附近居民因接觸不明氣體出現身體不適反應,“主要與心因性因素有關”,可排除化學物質毒性引起的可能性。
但這顯然并未為上述事件畫上句號。
新華社的報道稱,得知醫學專家組調查意見后,部分有不適反應的職工和家屬希望有更加科學和具體的解釋,并進一步調查他們的發病原因。
所謂心因性疾病,是指由心理原因導致的軀體和精神癥狀。
事發20日才公告合理嗎?
市場普遍存在的困惑則是,早在4月23日該事件就已現苗頭,為何遲至5月13日晚才發布公告。
5月13日晚,吉林化纖發布董事會公告承認,自5月4日開始,公司多名工人相繼出現頭暈、嘔吐、胸悶、嗓子發干等癥狀,懷疑因不明有害氣體侵入廠區所致。吉林化纖現有55名員工住院治療,397名員工在醫院打針觀察治療,造成公司長絲生產線從5月13日起停產。
而據新華社報道,從4月23日起,吉林化纖員工即已聞到刺激性氣味,并陸續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周身無力等癥狀。個別患者還出現了抽搐等癥狀,他們懷疑是與其一路之隔的吉林康乃爾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生產過程中異常排放引發。截至目前,已累計住院治療160多人,有千余人次有不適反應。
“按照規定,只是要求上市公司對公司內部可能影響業績的事件作出及時披露,但并沒有具體要求在事發多少天之內公告。”深圳證券交易所投資者服務熱線相關工作人員昨日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如是回答。
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吉林化纖公告所述,由于該公司是5月13日才開始停工,停工才會影響業績,因此吉林化纖13日才發布公告也是符合規定的。
長絲停產或為續虧托辭
相比信息披露,行業分析師們眼下更關注的問題是,因上述事件導致的吉林化纖長絲停產,盡管對行業影響不大,但可能成為該公司中期業績虧損的一個托辭。
吉林化纖在5月13日的公告中稱,由于長絲停產,可能導致該公司中報續虧。
但細查2008年年報,吉林化纖17.85億元的營業總收入中,長絲收入約占到上市公司總收入的25%。但長絲業務對該公司的利潤貢獻卻不大,其另外三項主營業務產品短絲、竹纖維和漿粕中,也只有竹絲略有盈利。其中,長絲營業利潤率最低,為-20.97%,竹纖維利潤率為9.88%,短絲營業利潤率為-15.96%。
吉林化纖2008年利潤總額為-4.2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0億元,每股收益為-0.95元。一季度該公司凈虧4130.18萬元。
對此,國金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張斌指出,短絲產品出現虧損,才是一季度虧損的主要原因。二季度雖是短絲產品的旺季,但是二季度的利潤要彌補一季度的虧損,所以半年報的業績也不會樂觀。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補充說,目前整個化纖行業的長絲生產都只是保本經營,基本沒有盈利。所以對于吉林化纖來說,停產損失主要是停開車費用與員工醫療費用,沒有利潤損失。待事故責任方確定后,該公司會得到一定經濟補償。
對煙臺萬華影響有限
至于吉林化纖長絲停產對行業可能產生的影響,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表示,雖然長絲年生產能力約有25000噸的吉林化纖產能占到國內總產能的約10%,但由于國內粘膠長絲的整體開機率約在80%左右,因此吉林化纖的停產對全行業影響甚微。
招商證券行業分析師張志宏進一步指出,長絲行業目前整體需求疲軟,呈現供大于求局面;此外,長絲市場已逐漸被短絲市場代替。
此外,已于14日被衛生部醫學專家組排除是“中毒”事件源頭的康乃爾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康乃爾)4月30日停產停車,其對煙臺萬華(600309)的供貨也隨即停止。但分析師普遍預計,煙臺萬華受此次事件影響有限。國泰君安化工行業分析師魏濤的依據是,苯胺產業目前供大于求,加上近期煙臺萬華位于寧波的部分裝置正在停產檢修,預計康乃爾這十幾天的停產不會改變苯胺市場的供求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康乃爾系香港勝達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吉林市金泰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吉林省投資集團在國內注冊的中外合資企業。
14日,吉林化纖收報4.1元,下跌4.03%,煙臺萬華收報17.77元,上漲1.83%,而當日深成指則跌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