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界盛傳石化業振興規劃配套細則即將出臺,究竟這些細則將給我國的石化行業帶來哪些理好消息呢?
4月27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在出席一個論壇時透露,今年一季度,石化行業出現回暖跡象。特別是進入2月、3月份,部分化工產品產量明顯增長,價格止跌企穩。3月份原油加工量環比增長13.2%,成品油產量環比增長13.7%。部分產品需求明顯回升,庫存下降,產品價格總體止跌回穩。
就在李勇武此番高調表態的前一周,一個來自中國石化協會的“傳聞”在坊間流傳。多家媒體都稱其從中國石化協會獲悉,石化業振興規劃的配套細則已于4月20日之前下發,將于近日公布。
但直至4月28日,記者仍無法獲得關于此細則出臺的更準確的信息源。在4月27日的上述論壇上,李勇武亦未就此有所表態。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的幾位業內人士表示,此種“傳聞”實際上透露出業界的熱切心聲。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4月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按可比天數計算,頭兩個月化工增加值同比增長2.4%。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朱宏任分析,主要化工產品生產下滑趨勢雖明顯放緩,但“化學工業仍然是中國原材料工業中最為困難的一個行業”,“當前,要抓緊貫徹落實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的各項政策措施,引導和幫助行業、企業走出困境。”
項目審批加快落后產能還需調整
石化這一大而廣的行業結構性問題突出。中國石化協會秘書長趙俊貴表示,從整個行業來看,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高端產品供應不足,低端產品產能過剩”。
據中國石化協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王孝峰透露,國家發改委已組織專家對包括石化業在內的八大產業振興規劃、共計1100多個項目進行審核,其中“石化類項目達100個以上,審核通過達八九十個”。
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進入國務院及各地方政府議事日程以來,調整產業結構,特別是削減落后產能,幾乎是規劃的主要目標。但是,石化行業的項目如此大干快上,不得不令人擔憂。
目前獲批的主要石化項目有廣東惠州1200萬噸煉油項目、福建煉化70萬噸二甲苯項目和云南云天化120萬噸磷胺項目等。這些項目都是大型項目,對總產能的影響非同一般。但趙俊貴表示,規劃里強調要嚴格限制新開工的大項目,重復建設應該不會再出現。
業界近期傳聞,對于這些審核通過的項目,政府將給予貼息6%的優惠政策。但是王孝峰告訴本報記者,由于發改委給各個地方的項目有總金額限制,地方上可能會再對這些已經獲得審核的項目進行調整。
有了優惠政策,再加上天量信貸提供的充足流動性支持,對當下低迷的石化行業,顯然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記者對比發現,首批獲批的石化項目中,煉油、乙烯、二甲苯(PX)、精對苯二甲酸(PTA)、化肥、烯烴等產品受到重點支持。這主要是出于國內供給安全和刺激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中國石化協會的最新統計,目前國內的烯烴自給率僅為50%;而且,煉油和烯烴項目投資大,拉動內需的效果將比較明顯。
對此,王孝峰表示,“我們已經擬定了國家支持的石化產業目錄。”據其介紹,這一目錄主要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化肥農藥結構調整項目、煉油油品升級項目以及工程技術本地化項目。
價格改革可借機深化 暴利稅調整不會涉及
自今年起,化工產品的價格體制改革緊鑼密鼓地進行。1月1日,《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實施。1月25日,化肥價格全面放開。
業界期待,成品油價格、稅費改革可以在此輪調整振興規劃的范圍內深化。多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將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到批發環節,并改為價外征收,是可行辦法。
現在執行的生產環節征收模式,最大的問題是難以理順分配機制。燃油稅只能先作為中央稅征收,再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將收入分配給地方,這樣運作不利于調動地方政府參與和支持改革的積極性,難以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利益和責任有效聯動起來。相比之下,價外征收更加透明。
與成品油價格機制緊密關聯的是“暴利稅”問題。“暴利稅”又名特別收益金,是針對壟斷行業取得的不合理過高利潤征稅。目前,反對提高暴利稅的一方主要觀點是,考慮到兩大石油公司去年煉油虧損和經營困難情況,“收取高額的特別收益金只會加重企業負擔”。因此,在調整振興規劃中,設定了60美元/桶這一相對比較合理的門檻。由于原油價格高企,去年兩大石油公司業績均出現自2001年以來首次倒退,暴利稅卻大幅增長。中石油去年上繳暴利稅比上一年增加了406.29億元;中石化去年上繳暴利稅328.23億元,同比增長了193%。
中國社科院財貿經濟研究所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楊之剛表示,暴利稅屬于稅收范疇,即使要更改,也需經過人大的程序,因此振興規劃不可能提及這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