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對于在金融危機中倍感迷茫的化工企業起到了提振信心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規劃向化工企業表明,加快自主創新,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走綠色生態、質量安全和循環經濟的新型發展之路勢在必然。
石油和化工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涉及實體經濟的多個方面。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對石化產業影響明顯。建材、汽車、輕工、紡織、鋼鐵、電子等相關產業對石化產品需求減弱,石化行業自身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也集中體現出來。
比如,氮肥生產主要以量少價高、路途遠的無煙煤為原料,磷肥生產中硫資源未能循環利用,生產成本偏高,不能滿足相關產業的需要。高端產品欠缺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還在加劇,有些化工企業仍然實行粗放經營,對節能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對原材料的使用沒有精打細算,對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不愿意花錢購買使用,對市場需求沒有深入研究,對信息化等先進的管理方法無暇顧及,對勞動力成本則盡最大的可能去降低。由此造成市場準入門檻低,越來越多的企業力圖擠進本來已經狹小的市場空間,企業不得不降低產品價格以求生存。
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的加快實施氮肥原料路線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和技術創新、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等具體措施,對促進化工產業升級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新項目的建設,也能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
對化工企業來講,一方面必須在穩定產品市場的同時,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著力提高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積極進行產品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新產品的開發方面要積極轉向生產替代進口、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徹底淘汰高能耗設備,確保產業更加有序、合理地發展。
石化產業應以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為契機,用好用足促進石化產業平穩較快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速推進化工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實現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