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時報報道,我國科學家自主創(chuàng)立的一項甲醛釋放量檢測新技術,在檢測精度、降低能耗、檢測價格等方面全面優(yōu)于世界各國主要沿用的表格控制法。目前,這一技術已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并在今年3月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人造板、建筑材料、油漆和輕工產品生產都要用到甲醛,目前尚無其他替代原料,但超量的甲醛會污染環(huán)境并危及身體健康。在世界范圍內,限定甲醛釋放量是各國長期關注的焦點和技術難題。我國是世界人造板生產大國,加強對含甲醛產品的檢測和限制甲醛揮發(fā)量,意義重大。
近15年來,世界各國主要沿用的檢測技術是德國科學家發(fā)明的表格控制法,俗稱露點法。此方法檢測手段比較復雜,尚難達到人們希望的檢測精度。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十五”期間,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yè)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成率領課題組,開展了甲醛釋放量檢測環(huán)境的動態(tài)精確控制技術研究。
目前,課題組已研究建立了系統動力學模型,實現了揮發(fā)物檢測環(huán)境溫濕度的動態(tài)精確控制,溫濕度檢測精度分別比表格控制法提高了40%和60%,并降低能耗50%,而檢測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1/7左右。2009年3月,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并形成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獲得了國家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獲得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木材科研專項獎。這一成果已通過了國家標準物質研究中心認證,并獲得了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證書、北京市新產品證書。
據悉,該課題組研究建立的檢測環(huán)境系統動力學模型和提出的跟蹤控制方法,從理論上解決了檢測環(huán)境動態(tài)精確控制難題,使得甲醛釋放量檢測環(huán)境的控制系統不論在線性或復雜非線性狀態(tài),均可進行跟蹤控制,理論上的控制效果可以達到任意理想精度。在精度控制方面,表格控制法無可比擬。
據周玉成研究員介紹,該研究成果已在20多個省(區(qū)、市)的近百家單位使用,國家人造板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家具質檢站、人造板檢測機構、理化測試中心、疾病控制中心和大學都用這項技術來檢測與監(jiān)督生物質材料的甲醛釋放量。這一成果還被用來對建材、紡織品、化工產品等的有害揮發(fā)物含量進行檢測及出入境產品的質檢。科研單位還依托這一技術開展科學試驗,高等院校用它來進行教學演示。
2002年~2005年,我國人造板總產值中有75%以上的產品是用這項研究成果抽檢的。依托這項技術成果,我國還頒布實施了林業(yè)行業(yè)標準——《甲醛釋放量檢測用1m3氣候箱》。該標準為國家強制標準《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的貫徹落實提供了科學保障。
周玉成介紹說,生物質材料生產企業(yè)若及時采用本技術,可對含甲醛產品的生產源頭進行檢測控制,能節(jié)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避免巨大的資源浪費。按照以往的方法,若待到產品成品后再檢測,發(fā)現產品甲醛釋放量不合格,報廢的動輒就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立方米的產品。
目前,這項研究成果正逐步應用于國內生物質材料生產廠家,并已在相應廠家建立了檢測甲醛的智能型監(jiān)測網,對產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甲醛含量超標產品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