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國內聚氯乙烯(PVC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上市交易以來,以其高于現貨市場的開盤價和遠大于現貨的火爆交易量引起期貨市場和塑料上下游貿易商、生產企業的關注。不過,廣東塑料交易所方面昨天表示,目前來看,PVC期貨的推出和交易情況,對于現貨市場并無實質性影響。
作為國內最大的塑料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同時也是國內PVC指標性價格形成市場的廣東塑料交易所,昨天在廣州芳村東沙經濟開發區為其投資10億元的國際塑料總部基地和二期30萬噸塑料專用倉儲中心舉行奠基儀式。廣塑所常務副總裁蔡紅兵昨天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商所PVC期貨上市交易并未對廣塑所中遠期現貨形成沖擊。從目前數據來看,廣塑所對接國內外市場的各個塑料品種中遠期現貨價格,自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出現的快速反彈行情之后,目前一直處于平穩的狀態,與國際市場價格基本一致。而今年以來,各月成交量不僅與去年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環比也均有增長。
蔡紅兵表示,由于PVC廣泛的可替代性,整個PVC的需求和中遠期現貨、期貨交易等新型交易手段都呈現出很大的成長空間。同時,東南沿海地區加工制造企業的逐步回暖和中西部地區受出口影響相對較少也是目前PVC現貨成交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
針對目前大商所PVC期貨動輒10萬手的交易量,遠遠超出現貨市場交易規模的情況。蔡紅兵認為,廣塑所目前的客戶群體囊括了國內80%的PVC生產企業和上萬家貿易商和下游制造企業,主要為他們提供電子交易倉儲物流等綜合服務,這與大商所PVC期貨產品在交易目的、交易模式、交易對象的等各方面并不一致。但大商所PVC期貨產品的推出,只會對塑料行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大商所的PVC期貨合約設計說明指出,廣東是我國PVC消費最大的省。2007年,廣東一省的消費量是蘇浙滬三省市的消費量總和,同時廣州黃埔港占PVC進口總量的22%,為全國第一,同時廣州PVC現貨貿易最為發達,廣州到岸價一直是全國貿易商的定價參照標準。華南價格分別主導華東、華北價格,影響水平分別為0.96和0.74。因此,大商所在PVC期貨產品研究設計過程中,較多地參考了廣塑所PVC中遠期現貨交易的各方面情況,并將廣東的廣州和佛山作為PVC期貨的基準交割地。而據知情人士表示,大商所的PVC期貨倉儲和交割未來有可能與廣塑所進行合作。
由于PVC期貨上市后受到短線資金追捧,大商所V0909合約最高曾經達到7160元/噸,而同期交割的中遠期現貨市場產品在6500元/噸左右,雖然目前價差有所縮小,但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依然相差300多元/噸。這種現象也引發了部分資金尋求跨市場套利的可能性:既在現貨市場買入現貨,到期貨市場賣出交割。廣塑所方面向CBN記者確認目前存在部分客戶有類似操作,但是也指出,由于PVC中遠期現貨價格實際上已經體現了市場買賣雙方對于未來價格的預期,因此,這種套利操作也存在一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