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的機器魚將被用來以更有效的方式監視水污染,尤其是港口的海水。英國科學家們正在研制配備有化學傳感器的自主機器魚,它能夠在水中游數小時,用以發現污染物質,并繪制港口的實時三維圖,從而表明當前海水中存在什么化學物質以及位于什么地方。
據英國媒體報道,埃塞克斯大學教授Huosheng Hu表示,他和他的機器魚研發團隊正在研制一個用計算機控制的“鯉魚”。Hu說:“這是世界上首個這樣的項目。我們將開發機器魚群來搜索和分析水表面的化學成分(如石油)和溶解在水中的物質。”
Hu將帶領埃塞克斯大學的機器人研究團隊開發這個機器魚,這個團隊已獲得歐洲一個斥資250萬英鎊計劃中的部分資金。同樣來自埃塞克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電子工程學院的John Gan博士和Dongbing Gu博士也加入到他的研發團隊中。
機器魚項目將使用到高級群集智能技術,從而有效控制和協調群組的機器魚,并適合于在港口環境中快速作出改變。任何一條魚發現污染后,會把污染點位置的GPS詳細資料發送給其他魚。
Gu說:“每組魚群將包括5條魚,它們會一直對污染物進行監視。當某一條魚發現某種物質后,會向其他同伴發送信息,然后它們會聚集在發現物質的區域來共同探測。”
這項技術的開發將增加港口管理部門監視船舶污染、其他類型有害污染物和來自水下管道排放污染物質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除了有益于歐盟港口的監視操作外,這個項目還能帶來機器人技術、化學分析、水下通訊和機器人智能的重要進步。
海洋機器魚的外觀設計看起來像是鯉魚,而且能和真魚一樣游動。每條機器魚的制造費用是2萬英鎊。這種機器魚長1.5米(大約是一只海豹的體長),游動時的最大速度可達到1米/秒(2.24英里/小時)。
機器魚安裝有自主導航裝置,可以讓它們在不需要人為控制的情況下在港口周圍游動。在使用8小時后,即電池電量變低時,它們會自動游回充電站充電。在它們游回的時候,會同時將水質數據通過無線局域網傳送給研究人員。如果試驗進行良好,那么機器魚就可用來監測世界各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