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油資源日益緊缺之際,作為非石油產品的有機硅遠期走勢依然樂觀,但在近期卻面臨著一些困難。國家有機硅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勇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跨國公司加速在華戰略布局的背景下,我國有機硅行業不能簡單地追求產能擴張,而應加大結構調整、產業聯動、科技創新的力度,變以量取勝為以質取勝。
金融危機波及有機硅業
楊曉勇介紹,有機硅材料高價值、高性能的特點,使其在中高端產品市場和出口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并理所當然地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受到較大沖擊。隨著我國紡織、建筑、交通運輸、電子電器等行業不少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有機硅產品的銷售量也急劇萎縮。
不過,受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政府刺激經濟政策的影響,從今年第二季度起,有機硅市場有了明顯的好轉。我國有機硅行業正在走出經濟危機的陰影,重新步入快速發展通道。
探索與多晶硅聯動之道
楊曉勇指出,多晶硅和有機硅產業有著緊密關系,探索多晶硅和有機硅產業的協同聯動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然,聯動并不意味著捆綁。目前業界談論較多的用多晶硅副產物四氯化硅生產氣相法白炭黑,并不是解決四氯化硅出路的根本辦法。如果將我國多晶硅行業產生的四氯化硅全部用來生產氣相法白炭黑,不但中國消化不了,就是全世界也用不完。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多晶硅企業將其轉化為三氯硅烷循環使用。這樣不但可以解決四氯化硅的出路問題,還可以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多晶硅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他認為,目前我國多晶硅和有機硅單體企業數量太多、規模太小,缺乏競爭力,現有生產企業應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整合,形成幾家上中下游配套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除了單套裝置規模偏小外,我國多晶硅和有機硅生產企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原材料消耗、能耗及副產物的綜合利用等方面,這也是相關企業努力改進的主要方向。
科技進步勝過單純擴能
楊曉勇表示,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有機硅需求仍將以較高速度增長。他預測2015年以前,我國有機硅需求的年均增長率將不會低于15%。屆時,中國市場有機硅單體的需求量將超過200萬噸/年。
幾年以后,中國將成為有機硅單體的主要生產國,從而對有機硅終端產品的生產和應用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最終將使我國發展為世界有機硅產品的最大生產國。
楊曉勇同時指出,單純擴大產能并不是發展良策。我國有機硅工業的當務之急是加大科技投入,調整產品結構,依靠技術進步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向系列化、精細化、差異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