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氟化工產業自上世紀90年代就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既培育了如東岳、巨化、三愛富等營業額過百億的業內巨頭,也扶植了千余家中小氟化工企業。然而,去年開始的全球經濟危機已然給蓬勃發展的中國氟化工產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在08年11月由中國化工網和郴州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螢石-氫氟酸-氟化工產業鏈高峰論壇上,就有專家指出中國氟化工產業看似繁榮,實際產業鏈上游企業過于集中,低端生產過剩,研發能力不足,高附加值產品欠缺,產業結構存在缺陷。事實也證明了專家觀點,經濟危機嚴重挫傷了氟化工上游產品的盈利(螢石、氫氟酸價格一路走跌),但對氟化工中下游產品影響甚微;诖,中國的氟化工企業尤其是上游氫氟酸、氟化鋁加工企業08、09效益下滑明顯,而國際氟化工企業如巴斯夫、大金等一如既往的加大著氟樹脂、氟涂料、氟橡膠的研發、生產,規模、效益同步良性發展。
目前國內氟化工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基礎氟化工產業鏈普遍投資過熱,氟化工產品產能的擴張過快和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特別是氫氟酸、氟化鋁、F22、HFC-134a、聚四氟乙烯等裝置;氟化工行業內以低廉價格,自我惡性競爭,打壓了國內外氟產品價格,產品的利潤率不僅明顯下降,甚至出現接近成本甚至虧損的現象;中國成為廉價初級氟產品的世界工廠,而高檔產品(特別是氟聚合物)需要依賴國外公司進口等等。歸結以上問題,原因多出于產業結構不合理。
國家已經出臺《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雖然《規劃》沒有直接對中國氟化工產業提出指導意見,但中國化工網資訊中心總編劉心田認為,深刻解讀《規劃》思想,中國氟化工產業結構調整是勢在必行的。
產業結構該如何調整?從國際趨勢來看,新型氟材料是發展重點之一。國內如三愛富等一批企業已經做好了布局試點,雖然現在無論從技術還是從規模都與國際領先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但中國企業有著本土資源優勢,將來有望與國際巨頭3M等分庭抗禮。
除了氟材料,最適合中國氟化工企業的當屬含氟有機中間體和精細氟產品。中國化工網氟化工專家了解到,目前國內氟化工精細領域發展得比較好的有含氟芳香族中間體(用于含氟醫藥和農藥),含氟液晶(用于電子材料),無機氟化工產品如三氟化硼及相關絡合物(用于醫藥、樹脂),三氟化氮(用于電子材料)等等。國內已經有一批有遠見卓識的氟化工企業在這些領域嘗到了甜頭,但全局來看,這些領域的開發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還遠遠不夠。
新型氟材料和含氟有機中間體、精細氟產品的共性在于通過深加工,提高了氟化工產品的附加值和使用價值,拓寬了產品市場,增加了產品競爭力。引導、培養、建設一批新型氟材料、含氟有機中間體、精細氟產品的研發、生產、服務企業,當是中國氟化工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