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商所總經理劉興強在“2009中國塑料產業大會”上表示,近年來,受全球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的影響,中國石化產品的生產、貿易和消費企業面臨著巨大價格風險,迫切需要期貨市場發揮其價格發現和避險的功能,為企業穩定經營提供合適的金融工具。在大商所上市的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聚氯乙烯(PVC)都是基礎性的化工原材料,在國民經濟中有著廣泛的用途和重要的影響。兩個品種上市以來,運行平穩,表現出較好的市場流動性,現貨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截至6月24日,2009年大商所聚乙烯期貨合約累計成交5,234萬手,累計成交額約2.38萬億元,日均交易量約46萬手,持倉量約12萬手。聚氯乙烯上市時間雖然才一個月,但因為已經有聚乙烯打下的較好的產業客戶基礎,市場反應也非常積極。截至6月24日,共成交合約281.82萬手,日均成交13.42萬手,成交金額968.77億元,日均46.13億元,持倉量為6.14萬手。聚氯乙烯上市一月以來,累計共有156家會員的21,375個客戶參與了交易,其中有18個省市的數百家塑料現貨企業參與了PVC期貨交易,其交易量為23.99萬手,持倉量為1.89萬手,分別占總成交量和總持倉量的8.51%和30.78%。
得益于國內市場的巨大需求,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大商所塑料期貨市場己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貨市場。中國期貨市場的塑料標準和價格,已經成為影響世界塑料產品標準與價格的風向標。
劉興強同時還表示,在現階段,國內一些企業和投資者對期貨市場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對套期保值還缺乏深入的理解,把場外衍生品市場與場內期貨市場混為一談,期貨市場要進一步發揮功能作用也還存在一些制度障礙和人才瓶頸。這些問題,需要產業界和期貨界共同面對,一起推動解決。交易所作為期貨市場的組織者,有責任在這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此,近年來大商所提出了“貼近市場、貼近會員、貼近產業”,“服務市場、服務會員、服務投資者”,以及推動“期貨與現貨相結合、市場與產業相結合、商品與金融相結合”的“三貼近、三服務、三結合”工作理念,并做了一系列具體探索。這些工作,得到了中國證監會的精心指導,得到了相關證監局、地方政府部門以及期貨公司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廣大產業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響應,因而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劉興強認為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大商所愿意認真聽取廣大產業界和期貨界朋友們的真知灼見,根據市場需求和行業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現有品種的合約規則,研究改進套期保值管理辦法,積極研究開發并盡早推出聚丙烯(PP)等新的石化期貨品種,為石化現貨企業、期貨經營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