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
油價為何一漲再漲,美國等國家歸罪于中國印度等后起之秀對原油需求大增,但是,事實是,根據英國石油巨頭BP公司公布每年的能源調查,僅僅擁有世界4%的人口的美國全國,卻消耗掉世界25%的石油,美國日石油消耗是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總和的二倍。現在全球每天需要原油86.7萬桶,而供應是86.6萬桶,只比需求少了1千桶。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目前幾乎所有方面都同意的一點是,這個市場并不缺油。沙特阿拉伯堅持這個觀點,認為“增產石油不是答案”。該國石油部長6月13日稱,飆漲的油價并非由供需規律所調節。因此,他們認為油價上漲的原因在于下跌的美元、美國的利率政策和大的投資基金進入商品市場。
雖然過去幾周,高油價成為美國最大的新聞,普通民眾怨聲載道,但根據美國對沖基金和金融研究所顧問,前華爾街能源分析的William Brown表示,目前白宮和國會方面不會做出任何舉措來降低油價。首先,美國石油藏量豐富,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地下藏在厚達二百尺頁巖的石油藏量,估計堪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蘊藏量相比,足夠美國使用一百年。但為保存資源,很多石油藏區均不予開采。同時,美國政府從1977年開始在墨西哥灣海岸附近地下巨大鹽層洞穴的建立戰略石油儲備。對于這些深藏地底的戰略石油儲備,只有美國總統一人擁有決定動用的權力。目前小布什政府頂住壓力,不動用戰略石油儲備,而轉而要求歐佩克國家增加產量以此作為石油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將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作為最后一道防線。從美國政府的態度可見,從宏觀層面,油價沖擊對整個美國整體不利影響在可控范圍之內,油價問題也成為美國大選的博弈工具之一。
而與此同時,華爾街的大摩、高盛等著名大投資銀行、索羅斯等人旗下的對沖基金、養老基金、退休基金等為代表的美國金融機構卻在瘋狂炒作原油,它們與壟斷石油公司達成某種默契。投資銀行一致看漲油價,基金使勁拿錢推油價,但石油公司卻不真實交割,大家都從油價飆升中得到巨額財富。
不難看出,石油上漲并不是由供求關系決定,而是資本炒作的結果,多數石油美元的最終投資場所還是美國,這是一場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合法剝削。
弱勢美元和強勢石油有利于美國全球政治經濟戰略
美國精于國家戰略,通過兩次對伊拉克的戰爭實現了在海灣地區的合理存在,掌握了對國際油價的操縱能力。通過有意無意的過度信貸實現了美元泛濫貶值,大幅減少了自身債務。弱勢美元是石油上漲的理由之一,但目前美元下跌與油價上漲的相關性達到空前的98%,不能不讓人懷疑其中的內在關聯。
從政治角度講,高油價及其伴生的通貨膨脹可以抑制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國的和平發展,維持美國獨霸全球的戰略地位。同時又可以成為美國的“經濟大棒”,使很多發展中國家陷入困境,美國就可以伸出低成本的胡蘿卜,推廣美式“民主自由”,實現不流血的顏色革命,拓展其全球利益。
在經濟方面,弱勢美元,可以減少美國負債,增強其產品競爭能力。由于美國負債和購買都用美元本幣,只要美國國際貨幣地位不變,幣值變化對美國實際購買力影響并不大。美國也深知,油價不可能無限制上漲下去。從經濟學講,一種商品價格漲到成本過高,必然使許多人轉而使用替代商品。而對于替代能源的技術,美國走在世界前列。當下石油交易大賺一筆,未來高油價也將有利于美國利用科技優勢“輸出”替代能源,搶占下一代能源制高點。 總而言之,樂見與否,高油價時代已經來臨并將持續,美國雖然也有一些“群眾演員”向世界展示發自內心的痛苦,但從國家整體來講在這一過程中獲利頗多。目前,很多國家已經走在了油價前面,瑞典將于2020年建成“無油國”,冰島地熱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巴西利用蔗糖提煉的生物燃料汽車已經過半,日本甚至發明了實用的用水驅動的汽車。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必須先行一步,中國必須對替代能源戰略盡快進行整體的規劃,從而真正掌握和平發展的自主權,否則,終將被人拉下馬來。
透析:今日市場在國際油價大幅上揚、石化上調出廠價的雙重利好刺激之下交投活躍,價格普遍有100-200元/噸的漲幅。下游工廠有備貨意向,而市場則存在一定的分歧,一方認為目前由于油價大幅飆升和市場長久低迷,石化受到成本壓力和市場正處于拐點的關鍵時期,市場必然會因此走強,后期繼續看高。而另一方認為,目前這一波的漲勢,虛實成份對半。下游企業今年陸續倒閉的依然不少,加上國家信貸增發過量,生產型企業很多是庫存積壓,下游消費帶動緩慢。這一波上漲小行情不過是石化前期降價之后,給市場預留了一定的價格上漲空間,塑料價格后期依然是在原來的價位上繼續震蕩僵持。
老謝個人更偏向與后者的觀點,油價的上揚對于塑料市場的帶動,我想僅僅是心態上的一種支持,你說有多少實際的利好,我看是很少。價格不是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但價值卻能左右價格的走向。可問題是當價值偏離了實際供需面的時候,這種非理性所制造出來的市場行為價值,也就無法對市場價格構成哪怕是一丁點的影響力。姑且不談國際原油價格,炒作多于實際供需,美元的強弱興衰左右著油價起伏。對于國內塑料行業來說,上下游基本的供需面才是市場繁榮的基石,經濟大環境的改善才會使得大流通中的商品流,更好的循環消化與各個行業之間,國際原油不過是美國人操縱世界經濟,謀取各國資產暴利的其中一種重要工具而已。我們看油做市,也許只適用于期貨,對于現貨而言,制品制造企業才是上游活命的根本。
宏觀:最近我們也看到了,股市、債市、房市、油市全面上揚,為什么? 先來看一組數字,統計局報告顯示,5月信貸同比增幅高達92% 5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1.16萬億元,同比增長16%,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6個百分點,比上月末快0.4個百分點。當月居民戶部門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9個百分點。5月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為2094億元,同比多增1005億元。國家信貸投放過多,而我們下游制造型企業,特別是去年虧損嚴重今年還沒緩過來的中小企業,得到了這筆錢之后,絕大多數沒有投入再生產,而是把資金投入了地產、股市等相對能保值避險和風險小收益高的投資型領域。說的淺顯一些,國家用來救市的錢救企業的錢,被中小老板們當作投資翻本的原始資金,這樣一來生產者必然是減少了。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日公布,5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3.1,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5月中國制造業PMI指數基本保持平穩。同4月相比,在PMI指數體系中,各分項指數雖然有升有降,但升降幅度不大。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和購進價格指數上升,升幅在1個和1.8個百分點之間;其余各指數均為略有回落,回落幅度多在0.5個百分點以內。廣交會慘淡成交后,PMI只回落了0.4%,對此我們只能打上個問號。采購指數下降預示著我們還在過冬,與其說中國經濟還有不確定因素,不如說經濟實在是很疲軟。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的國內原材料行業,6月能守住目前的價格就已經很不錯了,震蕩依然是6月塑料市場的主旋律。
一、開篇簡述
昨日盤點:市場心態好轉
今日看點:市場報價小幅走高,由于下游市場低迷,華東、華北、華南成交一般。
明日焦點:石化出廠價格走勢,市場心態和市場價格走勢,外盤保稅走勢。
二、原料
亞洲:價格收高37.75美元/噸至581.50美元/噸CFR日本。炒作使得歐亞市場互相角逐,業內參與者試圖找出推動市場上行的真正因素。買家對石腦油漲價感到莫名其妙,全是西北歐市場挑起的;前一日其才做好了面對亞洲市場跌價的準備,但夜間西北歐市場上漲推動了亞洲市場上行。
乙烯:
亞洲乙烯價格上揚,供應吃緊等因素造成。今日收盤價乙烯: CFR東北亞 801-803 CFR東南亞 807-809。
東北亞:6月的第一個交易日內,東北亞乙烯價格受上游石腦油堅挺走勢輪動,上揚16美元/噸,7個月來首次突破800美元/噸關口。周一早,亞洲石腦油CFR日本收盤價較前一交易日漲6美元至581.5美元/噸。當日,臺塑仍以820美元/噸FOB臺灣對6月下半月裝運船貨報價,此報價以當前石腦油580美元/噸的價格和乙烯生產成本250美元/噸為基礎產生。上周,該公司在750美元/噸FOB臺灣出售一單6月任意時間裝運的現貨乙烯船貨。FOB船貨遞價低于800美元/噸。因部分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終端用戶仍未結束休假,故周一東北亞市場商討略顯怠緩。
東南亞:周一當地市場彌漫看漲氣氛,價格再次上摸800美元/噸高點。石腦油漲情之下,部分乙烯終端用戶遞價從之前的750美元提至800美元/噸CFR。今日,一貿易商以900美元/噸CFR東南亞還價,但遭拒絕。此外,主要的乙烯現貨供應方-中東市場供貨緊張亦促成東南亞目前的漲勢。伊朗地區多套蒸汽裂解裝置停車檢修,因此當地無6-7月份裝運的現貨可供。市場有來自卡塔爾的貨源,但這些船貨將駛往印度市場。今日市場無成交。
三、出廠價動態
中石油:中油東北、華南上漲
中石化:華東、華北、華南結算定價
其他石化: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