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份,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突破66美元/桶,一個月內漲幅近30%,創10年來最大月度漲幅。油價波動牽動著化工行業的神經。對全球眾多化工企業來說,油價波動是把雙刃劍,但總體上增大了經營風險,將會使化工行業的利潤率下降。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市場需求全面萎縮,化工企業對油價波動的敏感程度進一步增加,世界化工行業發展面臨日益加劇的成本波動風險。
對于進入重化工產業發展階段的國家來說,重化工業對原油價格的波動非常敏感。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消耗原油占原油消費總量的8.5%左右。原油作為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石化行業重要原材料,其價格上升將直接帶來石化行業成本上升。2005年以來,油價持續浮動在60美元/桶上方,化工行業價格傳導能力不強的特征開始體現出來,同時受到行業產能擴張和下游需求下降的擠壓。在此情況下,油價飆升帶來的成本增加,化工行業更多地要依靠自身來消化。由于石油漲價,石化產品銷路看好,各企業開展爭奪原料大戰,造成有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原料供應緊張,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經營。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和運輸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有些企業備受資金緊張的困擾,經營風險加大。
化工行業具有較強的上下游產業聯動性特點,在傳導不夠順暢的價格機制影響下,油價波動最大的受害者往往不是從事與石油直接相關的煉油、化工行業,而是以化工產品為原料的下游加工產業。
三大合成材料、精細化工等下游加工行業,都將承受油價波動帶來的巨大風險。油價上漲帶來的化工原材料漲價,對于下游加工行業來說直接的影響是成本增加,利潤降低,如果不能有效轉移出去,下游化工企業將面臨經營困難。對于中國化工行業而言,在下游加工環節,產品市場競爭相當充分,產品價格也已經和國際接軌,對于乙烯、聚丙烯等基礎化工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企業根本無法利用產品提價來轉移成本上漲對利潤的吞噬,因為提價意味著市場的喪失,這是下游加工行業面臨的最大困境。同時,國際市場上塑料、橡膠、纖維市場競爭激烈、高附加值產品品種少,利潤單薄。原油價格的高位波動風險,經過石油加工中間體的風險放大轉移,使下游產業面臨嚴峻考驗。
在油價寬幅震蕩的情況下,世界化工產品銷售價格與原油價格強相關,同聲漲落。現在中國化工市場與國際化工市場變化同步,聯動性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化工行業面臨市場萎縮、成本轉移受阻的高風險。因此,在企業層面,應對油價波動的高風險,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是必然選擇。否則就會因無法消化和吸收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壓力,而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對于中國化工企業而言,必須依靠科技進步降低消耗和成本,積極尋求替代性原材料,開拓新市場,同時密切關注國際化工市場的需求動態,及時調整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由此減少由原油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與壓力,使企業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