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恒力化纖有限公司僅僅有7年歷史,而就是在這短短7年中,恒力化纖取得的成績一個接著一個:公司自成立以來,企業年銷售額及利稅總額逐年增長,2008年銷售額達到89億元,各項經營綜合指標繼續領跑當地的民營經濟。
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頒布的“2007~2008年度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榜單上,江蘇恒力位列第19位。能夠取得這些成績,在該集團董事長陳建華看來,是與企業的創新理念分不開的。
重創新搶占高端市場
在競爭十分激烈的現代貿易中,陳建華深深感受到創新對于一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他說,隨著人們對紡織產品需求的不斷變化,一種紡織產品的生命周期會越來越短,生產該產品的獲利周期也必將被縮短,如果沒有創新,就不會有后續產品的出現,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就會衰弱最終會被市場淘汰。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2009年,陳建華表示,雖然要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低迷,但恒力打造全球化纖精品生產基地的力度絲毫不減。目前,恒力正在加快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加快設備技術改造升級,深挖內部管理潛力,以此推動企業的發展,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
今年以來,恒力一方面保持了亮光絲品牌市場接受度不斷提升的勢頭,另一方面著力加速新產品研發、加大科技創新力度。針對歐盟、日、韓等地還擁有一定量的高端紡絲產能,國際化纖高端市場還有很大空間的情況,恒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與高端客戶緊密聯系,依托德國法蘭克福、日本大阪研發中心、各知名高校的恒力產學研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強大的科研能力,加快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重點開發超細旦、功能性纖維,以滿足國際高端市場的需求,擴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品出口的比重。
重責任構建和諧企業
構建和諧企業、積極回報社會是恒力集團的一貫舉措,也被視為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恒力集團積極參與國家“希望工程”和“光彩事業”,建立恒力光彩希望小學2所,在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等學校設立多個恒力教育基金,同時支持慈善事業的發展,扶助弱勢群體,捐獻巨額財物給紅十字基金會和各類慈善機構,資助各項公益事業共達8500多萬元,在去年抗雪災、抗地震、救護重病員工活動中捐款數百萬元,公司員工也踴躍捐款捐物,企業上下已經形成了同情弱勢力量、救助困難群體的文化氛圍。
恒力還特別重視加強企業內部社會責任建設投入。公司秉承“每一位員工都是集團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資本,兩者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應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理念,堅持尊重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陳建華認為如果企業能為員工提供廣闊的舞臺,員工便會擁有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才能為企業發展全力以赴。為此,公司在保障員工權益、提高工資福利、社會保險方面投入巨大。這幾年,為解決外來員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做出了很多努力,對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近幾年,公司投資超億元對能量轉換系統和用能設備進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了單位產品能源的消耗水平,又自主建設了“中水回用廢水零排放工程”、“沼氣回收再利用工程”、“全面創建環境友好企業”等項目,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節能減排和環保水平。
重戰略促進企業發展
陳建華并不滿足于恒力現在的成績,在談到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時,他對《紡織服裝周刊》記者說:“我們將繼續堅持‘做精做強主業,實現戰略發展’的基本方針,下一步的發展目標確定為一個長遠目標和一個短期目標。”
長遠目標就是要盡快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國際級的紡織科研開發及產業化基地,并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知名品牌。這個目標需要公司長期不懈努力,他相信,在未來十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將會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公司正堅定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在談及企業的短期目標時,陳建華表示,企業將進一步提高產品差別化水平,拓展紡織產品的應用領域。去年10月,恒力投資建設了年生產能力20萬噸的差別化滌綸工業長絲項目,預計將于2009年年底投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必須走科學發展之路,借鑒先進企業的精細化生產管理模式,從高起點出發,陳建華說,恒力計劃用一年時間,力爭在國際高檔工業絲市場上搶占80%以上的市場份額,將恒力打造成為全球設備最先進、產能最大、產品品質最優的工業絲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