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上,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展示了碳纖維的最近研究成果
“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化纖的生產量首次出現了自1982年以來的負增長,但我們要看到,世界高性能纖維的不斷創新卻為化纖業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這是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創新與升級分論壇上傳出的聲音。論壇不僅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國化纖企業家的信心,更為世界化纖業的良性發展指明了方向。
高性能纖維蓬勃發展
在各行各業普遍遭受金融危機影響時,世界主要高性能纖維生產廠家卻靠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和開發新品種,需求增長勢頭基本保持在兩位數。論壇上,全國特種合成纖維信息中心主任羅益峰介紹了世界高性能纖維的進展情況。
金融危機對對位芳酰胺及其共聚纖維的影響相對小些,世界反恐戰爭的延續,勞動保護的強化和交通工具的輕量化、節能和環保化,進一步促進了它的發展。據介紹,美國杜邦投資5億美元于2010年將對位芳酰胺產能擴大25%,并增加高卷曲加工絲“Kevlar ED”新產品;日本帝人公司計劃投資60億日元于2009年將Technora纖維產能擴大50%,達到3000t/a的規模,并將“Twaron”的產能提高15%,使產能提高至27500~28000t/a;韓國KOLON和曉星已先后實現了對位芳酰胺纖維的產業化,產能各為1000~2000t/a和1000t/a,其中KOLON自行研發獨特的漿粕生產技術;中國目前有7家企業正研發和興建對位芳酰胺纖維生產廠,預期到2010年將形成約5000t/a的總產能。
隨著國外工藝技術的不斷改進以及新市場的不斷開拓,玄武巖(BS)纖維有望成為第四大高強高模纖維。烏克蘭現有4家BS纖維生產企業,其中一家與日本豐田汽車于2000年組成合資公司,專門生產汽車用消音器,現在產能1200t/a;另一家公司于2006年發明了一套嶄新系列的BS裝置,可降低生產成本使之低于E-玻纖,從而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現在產能近1000t/a。中國經過多年的研制,至少有6家公司投產:成都拓鑫玄武巖纖維實業有限公司開發了低能耗的裝置,生產連續粗紗及織物,產能約為300t/a;牡丹江電力集團玄武巖有限公司已形成800t/a的產能;浙江石金玄武巖纖維有限公司正興建1000t/a的生產線,預計全國的總產能約為2600t/a;北京安山纖維有限公司正在籌劃大型安山巖纖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