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人造革合成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馮庶君在“第二屆中國超細纖維合成革產業高新技術與發展論壇暨合成革功能化市場開發與技術創新交流會”上的演講談到:人造革合成革產業發展與產業安全問題。提出:
1.高度關注金融危機對合成革產業的影響。
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人造革合成革這個上萬億產值大的鏈條中,必然受到相當的沖擊。目前遇到來自上游產品價格鏈、下游產業鏈條需求波動和資本市場鏈以及市場環境鏈條四個不同方向的影響,顯示出人造革合成革市場更加擁擠,生態化與節約資源的范圍和層面的影響越來越深。當前具體情況:第一是、產量小幅增長,增長速度大幅回落。1-5月人造革合成革產量61.87萬噸,同比增長僅為2.48%,增長速度已經回落。第二是、制造地區格局發生微略變化。正增長的有福建、廣東等五個省市,其中福建5.03萬噸,年增長幅度為63.04%,占全國的8.13%,要比金融危機前一年的6.2%的比例,提高了2個百分點;出現負增長的主要是過去的人造革合成革制造大省,如浙江、江蘇等12個省市;第三、出口一季度大幅度下降,二季度下降開始減暖。一季度出口交貨值為15.5億元,同比負增長16.31%,出口量下降11.32%,從增長速度對比看與歷年反差一倍。四月份出口交貨值回升,累計達21.61億元,負增長減少1.4個百分點。出口型企業受到強烈沖擊,出口受到明顯影響,內資企業面臨成本持續上升,比較優勢削弱。
2.人造革合成革行業應對危機出現新的調整動向。
首先是提升生態化品質,開發高端市場。在人造革合成革產業鏈同步發展過程中,總的趨向是高物性方向,生態化、功能化方向發展。高端產品在技術上是依靠原料性能的改變,一個是合成革主料材料與助劑環保型的發展,第二個是革基布的功能化發展。當前非織造布領域是一種正在崛起的復合技術,作為人造革合成革的主要支撐材料,所占比例近年不斷上升,不同型的超細纖維材料的應用促進了行業技術革命。人造合成革基布的總的發展趨勢在于:非織造布超細纖維化,織物復合化,非織造布功能性化;采用差別化纖維經后整理的方法賦予革基布特定的功能。
與之同步推進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進程速度加快。我們的行業雖然不是“雙高”,但是也有的企業清潔生產不到位。目前行業的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措施最近新的突破:第一是環保材料的推廣應用減少環境影響,水性聚氨酯的開發應用,從源頭上根治MDF等有害物質的排放;有害重金屬的禁令;環保型的助劑,檸檬酸、大豆油等植物基助劑,替代石油基助劑必然緩解生產過程的有機物排放濃度等等。第二是生產過程中VOC無組織排放,有所突破,我們看到的溫州、麗水的企業采取的玻璃窗封閉生產線,即減少排風系統電能消耗,熱風消耗,也解決了無組織排放的VOC回收問題,應該是行業的進步。第三氨氮嚴重超標問題,在企業經過嚴格的脫氮處理技術已經完全可以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這在兩年內特別是氨氮限制標準出臺后,取得的一個令人振奮的突破,當然還有DMF的處理技術已經完全達到國際標準等等。
另外隨著產業升級特色區域企業重組與產業轉移,人造革合成革行業走現代化道路,加速了生態化進程,合成革產業基地正在向外擴展,資產重組,百億集團,特大型骨干企業正在籌措。
3.人造革合成革產業建立安全與預警機制。
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競爭的風險,要想在市場競爭中使企業不斷做強,善于規避各類風險,扶持和保護優勢的發展。人造革合成革產業是朝陽產業,是安全的產業,興旺的產業。但還遇到不少問題,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對能源資源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只有堅持以節約資源求發展的道路,經濟才能持續快速增長;生態環保型產品開發力度,要跟上消費者的需求。我們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是維護產業安全、規避市場風險的根本舉措;要大力扶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集團;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加大生態性、環保型的人造革合成革原材料的開發應用力度,積極采取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要積極應對國際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風險,運用法律手段維護產業安全,適時實施產業準入制度;要建立產業安全預警機制,提高抗風險能力,實現利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