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面對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們努力抓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上半年保持了經濟企穩回升,但回升基礎仍需鞏固。CCIN記者了解到,上半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也呈現積極變化,但輪胎、農藥、氯堿等一些重點行業實現全面回暖,尚須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化危為機。
李曉超介紹,上半年,在保持經濟企穩回升的同時,我國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把保增長和調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加大科技創新和投入,推動了一批新興產業、能源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實現了高新技術產業較快增長。另外,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節能減排,1-5月,重點耗能工業企業統計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指標80%以上呈現下降趨勢。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分析報告顯示,1-5月,全行業經濟運行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市場需求總體疲弱,出口形勢十分嚴峻,產能過剩問題仍十分嚴峻。以內需性產品農藥和出口型產品輪胎為例,今年以來,內外兩個市場同時表現低迷。農藥今年旺季很淡;輪胎出口明顯下降。5月份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6.2%。二氯堿行業的突出問題則表現在產能過剩上。為此,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亟待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保持行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代秘書長張文雷表示,氯堿協會已呼吁政府部門在新擴建項目上加大調控力度,改變目前供需失衡的局面。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說,今年農藥行業出現了新情況,生產大宗產品的企業日子難過,小品種、品種較新的企業產品供不應求。農藥協會把落腳點放在調結構上,積極引導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力爭靠技術創新擺脫困境。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則制定了“三調”措施:調產品結構,向多品種、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方向發展,避免盲目擴產;調增長方式,從量的方式向技術、質量方向轉化;調市場結構,穩定傳統的歐美、日本貿易市場,進一步開發潛力大的新市場,如東盟、東歐、南美、非洲市場。中橡協會長范仁德認為,增加橡膠制品向這些地區出口也是調整市場結構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