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引進來”的同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下稱“中石油”)也在積極“走出去”。
7月15日,中石油與哥斯達黎加國家石油公司(RECOPE)簽署了合資煉廠項目補充協議,在哥國家審計署審計通過該協議后,雙方將啟動一座百萬噸級的煉廠擴建工程。
這是中國與哥斯達黎加建交以來,中石油進入中美洲的第一個油氣合作項目。根據初步研究,煉廠擴建工程需要投資10億美元,項目完成后煉油能力將從目前的每天1.8萬桶增加到6萬桶。在該項目之外,中石油還將與哥方開展年產1000萬噸煉廠的可行性研究。
合資擴建煉廠
中哥合資煉廠項目最早起于去年11月份。當時,中哥達成在哥合資建設煉廠的協議,其中規定,中哥雙方在哥斯達黎加境內成立合資公司,合資期限25年。合資公司將對哥斯達黎加現有年120萬噸加工能力的MOIN煉油廠進行升級改造和擴建。
但是,合資協議卻在今年3月份遭到了哥斯達黎加國家審計署的否決,因為根據哥總檢察署1999年頒布的法規,合資公司的建立會威脅國家壟斷石油的地位。隨后在6月份,哥總檢察署對項目亮起“綠燈”,宣布只要不危及國家石油公司在石油進口、冶煉和分銷方面的壟斷,哥國家石油公司可以與其他公司合資改造和擴建已有的煉油設施。
15日的補充協議簽署后,哥國家石油公司將提交給國家審計署審計,以便盡快啟動合資煉油廠項目。中油國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王行義表示,目前中方在技術和資金等各個方面都已做好了準備,期待哥政府盡快批準合資協議并順利啟動這一重要的合作項目。
項目將采取“營造-租賃-轉讓”的BLT投資方式,煉油廠擴建完成后將租賃給哥國家石油公司使用25年,然后再轉讓給哥斯達黎加政府。哥國家石油公司執行總裁何塞·萊昂·德桑迪表示:合資項目每年能帶來2億到2.5億美元的收益,預計四五年后就能輕松收回投資。
全球布局下游
哥斯達黎加位于中美洲南部,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19.63 -0.91%],北接尼加拉瓜,東南與巴拿馬相連。“盡管這個項目(指煉廠擴建)本身不大,但戰略意義不小,該地區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其地理優勢不容忽視。”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一名專家告訴CBN記者,中美洲地區戰略地位重要,連接著大西洋[16.31 -1.33%]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石油運輸的最重要通道之一。
事實上,除了哥斯達黎加項目以外,中石油在國外還有多個煉油項目在啟動。去年5月2日,中石油與敘利亞簽署了合資建煉廠的合作協議和石油領域合作的框架協議;今年3月,中石油與卡塔爾簽署了加強能源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草簽了有關煉油與化工一體化項目的合作意向書。此外,中石油還與委內瑞拉達成了投資百億建2000萬噸級煉廠的協議。
上述中石油專家表示,由于國內成品油價管制較多,在國際油價高漲時煉廠經常會遭受政策性虧損,而在國外建設合資煉廠的經營空間就很大;此外,在一些資源國地區合資建煉廠,在關鍵時期也可以將油運進國內來保障國內市場。
在合資煉廠之外,中石油還在國際上開始收購煉廠。今年5月,中石油以70億元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全部45.51%股份(不包含庫存股),后者對日產能28.5萬桶的新加坡第三大煉廠擁有50%權益;7月10日,中石油投資收購了新日本石油有限公司(Nippon Oil Co.)大阪煉廠49%股權,該煉廠的原油加工能力約為每天11.5萬桶。
中石油人士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評價說,前些年中石油的上游業務在海外發展很快,但是下游動作不多。在資源上做到了國際化,但市場還是局限在國內。近來在海外頻繁進入下游領域,為的正是彌補上下游市場的短板,這也就是中石油力推的資源、市場國際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