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企業很迷茫,由于中國的輪胎標準與美國和歐洲的不一致,導致相關認證依據不同,使我們這些既供應國內市場又有出口的企業,在組織生產時要執行不同的標準,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管理難度。” 這是在本月中旬召開的《中國輪胎輪輞氣門嘴標準年鑒》(以下稱《年鑒》)理事會換屆暨三屆一次工作會議上,記者聽到的最多的反映。輪胎行業的代表認為,全球輪胎法規一體化(GTR)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標準被出口目的國家認可(即在相關法規中引用)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自己的標準也需走向國際化。
據了解,目前北美和歐盟的輪胎標準體系相互認可,即無論按美國標準還是歐盟標準生產的輪胎都可以在歐美市場銷售,但中國與歐美之間尚未實現標準互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輪胎生產國,出口量也占到45%左右,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都已成為企業的重點市場,尤其是出口北美和歐洲的市場份額更大,因此標準的不統一或者不能相互認可,已經成為企業在輪胎生產銷售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企業反映,目前中國輪胎標準與歐美標準有些指標或者標志標識不一致,讓企業無所適從,執行起來非常麻煩,在管理上也增加了很大難度。比如國內輪胎企業大部分是出口型企業,面對眾多不同的標準,企業要有幾套模具,分別打上不同的標識,庫房要劃分幾個區域,內銷的和出口不同地區的都要分別堆放,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成本。
第三屆《年鑒》理事會理事長、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政府工業標準與法規總監邴文光告訴記者,實現GTR不僅是中國輪胎企業的要求,也是國外輪胎公司的希望。但在實現GTR之前,也可以爭取得到一個解決方案,即各國法規制定部門對其他國家的相關標準認可及采用。對我國而言,這不僅需要和美國、歐盟的法規制定部門相互溝通,制定標準的組織也要相互協商,甚至還要適當地相互讓步才可能實現。比如中國的載重汽車輪胎強制性標準GB9744-2007中,輪胎磨耗指示凸臺要求是不低于2毫米,但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都是不低于1.6毫米。“這個指標歐美標準更合理。因為采用1.6毫米的標準不僅完全可以保證輪胎的安全性,還可以讓客戶輪胎多跑上萬千米,能夠物盡其用,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在提高經濟性的同時,減少了固體廢料的生成,更符合環保要求。”邴文光說。
對于GTR相對于中國市場的利弊,邴文光認為,GTR或者標準互認是雙刃劍,目前各國對輪胎都實行認證制訂,相當于設置技術壁壘,但是限制了進口必然也會阻礙出口,標準互認后壁壘的作用就會大大減小或消除。近年來,中國輪胎行業的發展格局已與過去大相徑庭,國外輪胎公司已紛紛落戶中國,實現了本地生產和本地銷售,他們已經不大需要再從本土向中國出口輪胎,甚至在中國生產的輪胎還要向周邊國家出口,以優化物流、降低成本。另外,中國的輪胎企業多數也已成為出口型企業,出口市場的不斷擴大使標準的制約作用愈加凸顯。中國與歐美間相關標準的互認利大于弊。
記者還了解到,不僅輪胎行業呼吁中外標準互認,汽車行業也在積極推動GTR。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今年上半年銷售汽車610萬輛,一直居世界首位,今年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銷售國。因此,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一直積極參與國際標準活動,并希望其重要的配套產品輪胎能夠實現GTR,為中國汽車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此外,《年鑒》能否盡快被國家標準部門認可,即在相關標準中引用也是輪胎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年鑒》的制訂,解決了因國家標準制修訂周期過長而不能適應輪胎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問題,滿足了輪胎輪輞氣門嘴產品的研發、生產、貿易等方面的需要。
但目前《年鑒》還不能作為國家認證用標準,使企業在產品認證方面受到制約。企業反映,盡管汽車輪胎2008年新標準的出臺基本覆蓋了現有輪胎產品規格,但目前市場需求的輪胎新產品開發很快,國家標準很難在短時間內頻繁制修訂,因此在市場上經常表現為國家標準滯后,越是先進的輪胎產品越無標可依,也無法進行3C認證,不僅給企業帶來了麻煩,還造成市場混亂。而《年鑒》一年一出版,及時跟進輪胎新產品開發,彌補了國標滯后的問題,希望能夠盡快作為國家認證用標準。
據了解,目前全國輪胎輪輞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年鑒》理事會正在積極向國內外輪胎輪輞氣門嘴生產企業推廣《年鑒》,以便使它們最大限度地被采用,同時利用各種機會將《年鑒》介紹到國外,同歐洲輪胎輪輞技術組織、日本機動車輛輪胎制造者協會建立了互訪制度。此外,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國際大公司也在積極協助推動美國交通運輸部在其法規中引用中國《年鑒》。最近,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已與《年鑒》秘書處取得聯系,協商將其納入到認證用相關標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