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在7月上旬呈陰跌走勢,直到最近三個交易日才出現較強反彈。筆者認為,在擠出一定“泡沫”后,國際油價未來走勢將受到餾分油供需關系的重要影響。
需求:美國制造業“去庫存化”將放緩,餾分油消耗面臨轉機,在汽油消費的夏季炒作即將過去時,餾分油消耗將成為市場預期焦點,而這也更能反映第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的制造業企業恢復情況。但EIA公布的數據卻顯示餾分油庫存居高不下,甚至弱于市場預期,在截至2009年7月10日當周,美國餾分油庫存達到1.59億桶,高于2005年至2007年三年平均水平以及去年同期的1.26億桶。
餾分油消耗過慢、庫存居高不下是由于大型機動車貨運和船運等運輸活動不夠活躍,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制造業仍處于“去庫存化”周期。ISM(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6月美國制造業庫存指數為30.8,上個月為32.9,仍處于2008年8月以來的下降通道。然而,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去庫存化”速度可能放緩,隨著新訂單/庫存比率攀升至1975年以來的高點,美國制造業有望實質性回暖,餾分油消耗面臨轉機。經濟學家注重考察ISM新訂單指數和庫存指數間的關系,兩指數比率越大,工業生產預計出現躍升幅度也越大。2009年6月這一比率飆升至1.597,達到197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這一比率在升至高點后,ISM制造業指數通常會攀躍。2004年ISM新訂單/庫存比率升至1.485高點后不久,ISM制造業指數就躍升至1983年后的最高。畢竟,在訂單回升和庫存下降這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工業生產往往能出現增長,這對經濟復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供給:OPEC的持續減產已造成迪拜油價高出布油。與需求相比,石油供給的影響因素更為確定,畢竟OPEC的影響力日漸增強。雖然近期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油價上漲已使得OPEC減產執行力度有所下降。但OPEC持續執行減產已造成一個“稀奇”現象:迪拜原油價格高過布倫特原油價格。2009年6月24日,迪拜原油10年來首次高過布倫特原油價格,而上次出現這種現象還是在1998年。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7月16日收盤,迪拜原油仍比布倫特原油價格高0.35美元/桶。一般而言,迪拜原油由于含硫量高導致煉油成本大,本應低于布倫特原油價格。然而,在OPEC持續減產下,加之印度、中國新建煉廠增加對波斯灣原油需求,中東原油價格再度呈現強勢。
綜合考慮石油供需基本面,OPEC對供給的影響力更為確定。至于需求,今年下半年美國的實際需求必須強勁到足以清除庫存的程度,進而迫使工業生產出現躍升,才能促使餾分油消耗加快。也就是說,一旦餾分油出現消耗加快跡象,國際油價繼續上漲的概率就加大。
資料鏈接:
所謂餾分油,是指原油蒸餾時分離出的具有一定餾程(沸點范圍)的組分,如液化氣、汽油、煤油、柴油等餾分。從減壓蒸餾得到的稱減壓餾分。蒸餾塔底剩余的則稱為渣油。餾分經過進一步加工后,才能成為滿足規格要求的石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