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月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上調成品油價后,有輿論質疑國內油價“虛高”,并指中國油價已高于美國。對此,某權威人士昨天向本報提供了一份詳盡的中美兩國成品油價對比數據,力證國內油價目前仍低于美國。
據這份統計數據顯示,以7月6日的油價水平為例,美國當天的汽油零售價為每加侖261.2美分,其中包含了聯邦稅18.4美分/加侖以及州稅21.72美分/加侖,稅占比為15.36%。按照匯率折算之后,美國不含稅的汽油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99元/升。至于柴油,美國不含稅的柴油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83元/升。
而7月6日中國90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為7543.67元/噸,其中包含了增值稅1096.09元/噸、消費稅1388元/噸、城建等稅收248.409元/噸,稅占比為36.22%。最終,不含稅的國內汽油價格為3.47元/升,比美國低13.03%;不含稅的柴油價格為3.38元/升,比美國低11.75%。
該權威人士指出,上述數據中,國內最高零售價采用各省市的平均值,但因北京采用的是國IV標準,造成國內平均值較高。盡管如此,從這一數據比較可以看出,中國不含稅的油價仍比美國為低。
而輿論關于國內油價比美國高的觀點,相當一部分是以北京油價作為依據,且是含稅油價。但這并不能代表國內油價的真實水平。
不過,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國內成品油價的稅負的確比美國高:美國汽油零售價的稅占比為15.36%,而中國的稅占比高達36.22%。
“中國油價比美國高,首先就高在稅收上。中國汽油稅約是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說。
他同時認為,中國汽油零售價格中輸送和銷售環節成本所占比重也過高。美國零售和輸送環節成本一般占零售價格的12%左右,但中國的這一占比為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