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形勢嚴峻 塑料企業路在何方
2009-7-8 來源:慧聰網
關鍵詞:出口 中東 挑戰
中國出口和進口5月份繼續下降,但隨著政府向新基礎設施項目投入大量資金,以提振日漸放緩的經濟增長,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投資飆升至創紀錄高位。出口同比下降26.4%,比4月份22.6%的降幅更大,這也是出口連續第7個月同比下降。過去10年間,中國經濟的兩大發動機一是繁榮的房地產市場,二是迅猛增長的出口。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深刻影響到了中國出口商品的外部需求能力。從目前情況看,中國的出口形勢還較為嚴峻,不少出口企業度日艱難。由此不難理解,短短10個月里,政府連續7次上調出口退稅率,政策目標正是為了穩定外需。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國家適時的推出了促進措施——上調出口退稅。從6月1日起,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再度提高。此次調整,涉及農產品(10.64,0.04,0.38%)深加工、機電、鞋帽、玻璃制品、鋼鐵制品等制造業領域超過2600個稅目的商品。這也是數月以內又一個頗有力度的出口退稅率調整舉措。目前,不少出口企業既面臨著國際需求減弱的困難,也面臨著流動資金短缺等瓶頸,而就上調出口退稅率的直接作用而言,上調出口退稅率,可以降低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進而增強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然而事情總會有正反兩方面的,有利就有弊。上調出口退稅率,并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出口企業的困難,并可能導致出現與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及改善不太兼容的問題。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上調出口退稅政策能否真正對我們的出口企業存在較大好處呢?恐怕未必吧。由于國際需求減弱的大環境影響,國外貿易商相當關注中國政府在出口退稅率方面的優惠舉措。一旦某個領域上調出口退稅率,國外貿易商很可能借此做文章,而國內出口企業為保訂單,容易做出妥協。也就是說,出口企業拿到的退稅優惠,往往會被客戶分享——這等于是說,政府財政不經意間補貼了國外消費者,而本土企業受惠有限。所以穩住外需固然重要,但宏觀調控政策更必須貫穿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的主線。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仍要體現有“保”有“壓”的原則,以解決部分商品上調出口退稅率與產業結構升級不兼容的問題。
我們從塑料行業2009年的下游形勢看,塑料編織制品和包裝制品預計2009年國內包裝總需求量1600萬噸,小幅增長2%。農用塑料預計使用合成樹脂260萬噸,同比增加2.7%。日用塑料制品方面,2008年產量共計700萬噸,由于今年出口形勢嚴峻,國內市場需求增速也會相應放緩,預計市場消費量大約750萬噸左右。總之,就今年塑料制品行業形勢來看,只能說是增長緩慢。加上進口樹脂的沖擊,我國塑料產業還要經過一場嚴重的考驗。在電子電氣行業方面,盡管目前國內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還很低,但這并不影響制造業對改性塑料的巨大需求。特別是迫于成本壓力,對材料本土化的需求越來越明顯,2009年預計工程塑料用量70萬噸,其他品種塑料600萬噸以上。建筑塑料2009年建材行業預計消耗合成樹脂將超過1200萬噸,主要的品種是PVC,聚氯乙烯、PP,EPS等。汽車領域的應用方面,2008年國內汽車行業使用改性塑料量接近150萬,預計2011年能達到230萬噸。而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塑料包裝依然是用量最大品種,化學建材將快速增長,農用塑料仍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工程塑料應用領域將不斷擴展,汽車、鐵路用塑料會有明顯增加,醫用塑料將成為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重點大類如:管材、型材、壓延制品、薄膜,包裝材料等將向規模經濟方向發展。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