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內經濟概況
近期國家對于下半年的宏觀調控基調已變得逐漸清晰: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在經濟復蘇尚未確認的情況下,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將不會受到所謂通脹預期的影響和干擾,后期將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以及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我國對于當前全球的流動性泛濫以及國內信貸規模過快增長的現狀須高度關注,必須有長遠的應對策略和處理預案,防止在經濟復蘇后對經濟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從目前我國經濟運行的結構特征來看,在一般情況下,投資增長快于消費增長,而且彈性也大大高于消費增長。當經濟出現高速增長時,往往是投資的增長速度很快,而消費的增長相對滯后,會出現投資品供不應求而工業消費品仍然供大于求的現象。因此在經濟增長較快時,投資品價格上漲較快而工業消費品價格則上漲很慢。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過度向政府和企業傾斜,即政府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遠遠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國家4萬億的救市資金能否注入經濟實體、惠及民營中小企業,并切實的解決當前就業問題、改善消費現狀,也是值得商榷的。現在看來,國家救市舉措雖然主動性強、力度大,但背后卻隱藏著:投資熱、消費冷,政府熱、社會冷,國企熱、民企冷等隱患。
結合上面提到的我國政府對于貨幣政策態度的兩面性,以及刺激經濟增長過程中的利與弊,個人認為我國未來的貨幣政策很有可能實施外松內緊的措施,比如信貸項目的審查變得比以前嚴格,增加了窗口指導等等,這些都說明貨幣政策正在外松內緊。另外國內未來的經濟形勢趨同于國際,在復蘇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故未來商品價格走勢雖不斷好轉,但由于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穩固,國際國內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仍然較多,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壓力日益加大,流動性供應充裕,價格總水平上漲會遇到一定的壓力。
三、由發電量看國內經濟
發電量是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企業經營活動等的先行指標,3.0%的電量增速顯示經濟仍處平穩回升態勢之中。
中國電力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月用電量同比上升4.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6月發電量同比上升5.2%。而5月份,這兩個數據分別為-2.57%、-3.55%。至此,我國發電量和用電量在6月雙雙實現了“由負轉正”的跨越,宣告了自去年10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的負增長局面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