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對華輪胎特保案的問題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或許希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8月11日,協會秘書長鄧雅俐稱,協會將建議中國政府采取反制裁措施,包括對進口美國的某些產品提高關稅,或是限制進口直至不進口等。目前,協會正就此事研究反制裁措施,在完成研究后,將起草相關建議書,通過書面方式正式上報商務部。中國輪胎出口美國對其輪胎產業產生損害的理由并不成立,沒有必要與美方談什么出口配額和出口關稅。
建議提高美輸華產品關稅
赴美的中國產業代表團團長、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說,將要求我國政府對美采取反制裁的措施,協會將上報反制裁的建議。
協會的建議主要是對我國進口美國的產品也相應地提高關稅,或是限制一些產品的進口直至不進口等。如我國可以提高進口美國大豆、豬肉等產品的關稅,反制并不只是局限在橡膠這個行業。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趙玉敏說,協會有這個建議權,而大豆、豬肉也確實是中國進口美國量比較大的產品。
反制更多的只是一種策略
在國際貿易糾紛中,這種反制裁措施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更多的應該是一種策略性的。如果采取上述反制裁措施,美國的相關產業協會也會提出不滿的,或許也會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現在國與國的經濟相互依賴性很密切,制裁時會傷及相關方面的利益,不是那么簡單的。
如果反制措施真的實施,到底能達到多大的效果現在很難評估,不過,通過此措施會給美國政府和美國總統奧巴馬施加壓力。奧巴馬最晚將于9月17日,決定是否對進口中國的輪胎實施特保措施。
趙玉敏認為,國家之間的貿易糾紛還是需要通過正常的途徑進行解決,如果認為不公正,可以向世貿組織 (WTO) 上訴,當然前提是美國總統已經批準了這項特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