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石化塑料行業在危機中煎熬
2009-8-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聚乙烯 聚乙烯 金融危機 聚氯乙烯
席卷全球的國際性金融危機給各行各業所帶來的巨大沖擊是顯而易見的。隨著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蔓延,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就業和財政形勢。相較于中國目前較為平穩的經濟發展形勢來說,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受到的沖擊尤其巨大。進入2009年,盡管“回暖”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但是歐美各個行業依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歐洲石化一直在煎熬中苦苦地支撐著,進入8月份,歐洲聚丙烯生產商更是努力尋機推高價格……。
其實早在2007年,歐洲石化就已經開始面對這種嚴重的全球性能力過剩的局面了,只是當時沒有危機的“雪上加霜”,歐洲石化行業還能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能合理化配置、加強與客戶的進一步合作等手段略微緩解所面臨的困難。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產能過剩還未能完全解決的歐洲石化行業偏偏又遭遇了金融危機,這使得原本就不明確的未來前景更加迷茫莫測!
原料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全球經濟發展腳步放慢對歐洲石化行業都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如今石化、塑料行業還面對著談而色變的“中東來了”。中東大量低價聚烯烴(聚烯烴包括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涌進給整個世界市場都帶來了影響,其中給歐美和中國市場帶來的沖擊最大。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中東無疑仍將是世界石化工業增長最快的地區,預計2010年,中東乙烯產能增速將高于過去5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化產品出口地。中東聚烯烴1990年的產能僅為3%,到2008年就升到了11%。據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中東聚烯烴的產能將達到17%,5種主要聚合物的產能將從2008年的8%上升到2015年的12%。面對如此強勢的中東市場,歐美的石化行業卻又是另一番蕭條的景象。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預計有700萬噸至800萬噸新的乙烯能力投運,而2008年全球乙烯需求增長率為1%至2%,歐洲和美國均需求不振,出現了負增長率。與2007年相比,2008年歐洲聚乙烯需求下降9%,乙烯下降2%。
進入2009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持續著,歐洲石化公司大多都在苦苦支撐。為降低損失,日前又有多家公司同時宣布關閉裝置,延緩新建裝置日程。2009年第2季度,利安德巴塞爾閑置了英國曼徹斯特附近年產18.5萬噸低密度聚乙烯裝置,而法國福斯工廠年產11萬噸的低密度聚乙烯裝置也處在閑置狀態。2009年7月31日起,利安德巴塞爾還關閉了其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朱古力海灣的高密度聚乙烯工廠,這一舉措是應對經濟環境低迷、調整其業務的又一步驟。雖然與2008年第4季度相比,當前對聚乙烯的需求有了很大提升,但尚未達到正常狀態。
另一方面,隨著遠東紡織行業陷入衰退,聚酯市場疲軟導致產品銷售萎縮。今年2月份,英威達公司決定,3月底關閉其位于德國法蘭克福附近奧芬巴赫的年產21萬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1.4-對苯二甲酸二甲酯裝置。這是英威達公司關閉美國南卡羅來那州年產15萬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生產線后,再次減產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英威達最近還關閉了英國威爾頓的尼龍中間體裝置。該公司將改變投資戰略,以削減16億美元的債務,使負債率降低到20%。
縱然面對如此艱難的市場狀態,歐洲石化行業依然支撐著,期待著春天的到來。2009年6月初,歐洲熱塑市場受控于不斷增加的成本,需求一直疲軟,但是聚烯烴的價格一路攀高至每噸100歐元,聚氯乙烯則上漲到每噸70歐元,苯乙烯每噸75歐元。這意味著,聚苯乙烯塑料和可發性聚苯乙烯還沒有跟上苯乙烯單體的上升速度。對聚合物生產商來說,供應緊張是由于產量縮減和閑置生產線不斷增加造成的。
由于當前歐洲聚丙烯庫存已經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因此生產商們正在尋求推高8月份聚丙烯價格的機會。7月份歐洲聚丙烯生產商們已經成功地將聚丙烯價格上調至每噸100歐元。聚丙烯購買商們也承認,在協商7月份聚丙烯合同價格時,他們已經承受了較大的壓力,但聚丙烯生產商們8月份提價每噸90歐元的計劃不會成功。歐洲地區一位主要的聚丙烯購買商表示:“我認為8月份聚丙烯價格每噸只能上調35歐元。”
歐洲石化行業的春天到底什么時候能夠來臨,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持續的蕭條,誰都不敢妄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遭遇多么大的沖擊,歐洲的石化行業都會繼續支撐下去的。金融危機始終會過去的,相信歐洲石化、塑料行業的回暖之期也會為時不遠!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