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對于浙江嘉興市石門鎮墅豐村的村民來說,不再備受煎熬。原來農戶的后院都安裝上了升級版的“六格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池”空氣變清新了,而且從處理池出來的水可以直接排放入河了。目前,全市已有700多戶農戶家安裝了這個系統,今后將逐步在農村覆蓋這一新型系統。到2010年,預計桐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將達到60%以上。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環境衛生的一場革命。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農村改廁工作作為一項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的利民舉措成為現階段愛國衛生工作的重點之一。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農村糞便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兩年前,嘉興市設計開發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衛生改廁有機結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池,并在全市首批推廣生活污水處理池2萬戶,治理行政村63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35.4%。
這種六格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池又叫生態無害化衛生廁所,分為“四池兩槽”,前兩格為化糞池,起到發酵、沉淀、滅菌等作用,第三格為沉砂酸化池,第四格是厭氧發酵池,內掛彈性材料,以利于厭氧菌附著,第五格過濾濕地池,里面填滿了鵝卵石、煤渣、石灰石、河沙、泥土,上面種植了親水植物美人蕉、麥冬等,第六格終端出水池內填木炭、鵝卵石等,主要是去除有機物和降解氮、磷元素,凈化污水。
“但是這個系統試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是水泥質地的,密封性不好,而且對施工要求高,接縫處容易出現滲漏,治理效果一般。”市創建辦相關工作人員說,今年嘉興市針對前兩年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不足,對原有的“六格式”工藝進行技術改進,將原來采用的水泥預制構件改為再生塑料與玻璃鋼相結合的預制件,“四池”采用再生塑料注塑一次成型,“兩槽”采用高檔材料玻璃鋼制成。這樣克服了水泥預制件笨重不易運輸,現場勾縫容易滲漏等缺點,進一步完善了農村糞便、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系統。
目前,該系統已通過有關專家評審,正在申請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