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輪胎翻新業在國內是一朝陽產業,然而縱觀中國輪胎翻新的歷史及現狀,我們與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很大很大的差距: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70~80年代就開始推行舊輪胎翻新辦法,一條輪胎必須經反復翻新使用5~6次,直至沒有翻新價值,才能實行報廢。在歐盟商用車維修市場,載重車翻胎替換新胎率占57%,美國翻胎替換新胎占53%,就連發展中國家巴西也占30.3%,而我國還不到3%,遠低于世界平均10%的水平;若論新翻比,新胎產量世界第一的美國是9∶1,新胎產量世界第二的中國,卻只有30∶1;若論翻胎企業大小,中國年翻新50萬條輪胎的企業是鳳毛麟角,而美國超過50萬條的企業卻比比皆是,如泰克、奔達可等。目前,國內外的金融危機還未見底,翻新輪胎作為新胎的替代品,在這種情形下,它的發展又面臨了一次新機遇,如何利用機遇,國際橡膠商情在采訪高唐興魯-奔達可輪胎強化有限公司田建國總經理時,他說,目前輪胎翻新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只有通過深化翻新技術、加強設備和原材料的技術創新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高唐興魯-奔達可輪胎強化有限公司總經理 田建國先生
國際橡膠商情:請介紹一下高唐興魯-奔達可公司的基本情況?
田建國(以下簡稱“田”):高唐興魯一奔達可輪胎強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山東省高唐縣,主要經營翻新輪胎、翻新胎面膠和翻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和生產銷售。1997年公司引進美國奔達可公司的先進技術和全套輪胎翻新設備(美國奔達可公司是研究和生產低溫預硫化翻新輪胎的先驅,并一直領導著世界輪胎翻新的潮流)正式投產,主要產品為低溫預硫化載重輪胎和工程輪胎。在此基礎上,公司經過不斷消化國外先進的翻胎技術,并根據中國輪胎翻新市場情況,不斷擴大了自己的輪胎翻新業務,并于2002年發展了自己的胎面膠事業,而后又推出了輪胎翻新設備。目前,公司的業務完全深入到了輪胎翻新的整個產業鏈,其翻胎技術、胎面膠和相應的技術設備,不論從規模、技術的先進性,還是輪胎翻新質量都處全國行業先進水平。
國際橡膠商情:貴公司既翻新輪胎又給翻胎行業提供各種胎面膠等,你們這種經營模式的出發點是什么?這么做給公司帶來的積極效果是什么?
田:公司之所以在翻胎產業鏈上全面發展是由中國輪胎翻新的現狀決定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輪胎翻新事業剛剛起步,在翻胎認知、市場需求量上,公司總是處于一種“饑餓”狀態。進入2000年后,翻胎事業逐步有了提升,但投資者均為個體或小企業主,而翻新輪胎的設備和技術投入較大,如全面上一家翻胎廠需要投資密煉、擠出、包封套拆裝、硫化等設備,在工藝上又要掌握不同原材料輪胎的翻新特別是胎面膠的配方工藝,因此,憑一家之力很難全面發展;另外,翻新輪胎是短腿產品,輻射范圍只有幾百公里,而胎面膠的市場是面向全球的,發展空間巨大,所以,我們的胎面膠業務也應運而生。事實證明,這種經營模式是十分正確的,它不僅繁榮了中國的輪胎翻新市場,也促進的輪胎翻新技術的發展。比如,我們的翻胎車間不僅是翻新輪胎生產車間,同時也是新胎面膠產品的試驗場 — 根據反饋的信息改進胎面膠,為翻胎業者提供高性能、低風險的胎面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