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商品龍頭的原油來說, 作為金融市場避險工具的地位,遠大于其發現價格的功能.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更多受制于投機商和熱錢,而與基本面相對背離。美國石油協會(API)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430萬桶,因日進口量增加47.5萬桶,且每日冶煉量減少14.6萬桶。而上周庫存的大量減少,是因為進口量降低了900萬桶。市場有人認為,一但以后庫存大幅增加,原油有再跌破70美圓的危險,筆者對此并以為然,雖然短期內原油價格將圍繞70美圓上下波動,但隨著經濟數據持續好轉,對于原油的實際性需求將被喚醒,而對未來通膨的預期也促使一些國家在目前相對低廉的油價時備庫。正是現在原油隱性的需求支撐著油價重返70美圓上方。
另一方面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8月3日說,由于世界主要大油田大部分已過產油高峰期,全球將面臨災難性的能源供應危機。據估計,全球800多個大油田中,大部分已過產油高峰期,目前石油產量下降速度是人們兩年前預計的近兩倍。
由于寬松貨幣政策并沒有在目前情況下產生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各國政府全面改變金融危機以來的貨幣政策取向的可能性不大,商品市場本輪上升中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

圖為1998年以來OPEC剩余產能走勢圖。(圖片來源:中瑞金融)
所以盡管目前產能依然過剩,但油價卻不跌反漲,這難道不足亦說明未來通膨預期的增加及投資性需求的增加所至嗎?!
3.中國需求因素仍將支撐著塑料價格理性回歸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大連商品交易所聯合發布的《中國塑料行業2009上半年度經濟運行與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09上年度中國塑料行業整體運行平穩,生產平穩增長,產銷率不斷提高,進出口出現回暖跡象,企業效益有所回升,依此預估,今年下半年將進一步穩健發展,有望實現10%左右的增長。
中國海關8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原油進口同比上升5.8%,為1.104億噸。中國7月的表觀石油需求量較上年同比增長3.5%,連續第四個月上升。中國6月兩度調升成品油價之後,煉廠增產至紀錄高位,原油進口亦創新高。7月表觀石油需求量在去年同期大漲9.5%的較高基數上續漲,其增速亦高于6月1.8%的同比增幅,這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的成品油需求正隨經濟復蘇升溫提供了最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