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巴斯夫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表示巴斯夫十分看好中國的化工市場,不會因為金融危機而推遲巴斯夫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他透露此前與中石化在南京合作的化工項目整體投入有14億歐元,約合140億人民幣。至于在重慶的MDI項目,他表示受出口因素影響,項目會有推遲。但是他希望此項目的整體工程不會超過1年的時間。同時他也強調,巴斯夫不會在華發展煉油業務,“我們跟中石化的合作是最好的搭配。”
以下是訪談實錄:
記者:各位網友大家好,我們今天請到了一位嘉賓,他是巴斯夫大中華區管理董事會董事長關志華先生,您好,先給我們各位網友打聲招呼吧。
嘉賓:各位網友好。
記者:我們知道巴斯夫是一個全球知名化工企業,他在中國有很多項目,上個月和中石化在南京合建了一個項目。現在經濟形勢不太好,我們在中國的投資策略,還有我們現在一些戰略發展有沒有一些什么樣的變化,或者在中國來說有沒有什么特色?
南京化工基地整體投入140億人民幣
嘉賓:巴斯夫公司在中國長期發展,基本上是沒有金融危機影響的。所以我們看到中國整個發展的趨勢相對來說是比較樂觀的,所以對于巴斯夫來說,我們長期的戰略是沒有改變的。當然這個過程可能也會按照目前的市場的關系,來調整我們的一個速度。
但是剛才你提到,我們剛剛出臺的在南京擴建我們二期跟中石化的合作計劃,這個也是可以反映到我們對中國的長期發展是基本深沒有改變我們的看法。
這個二期的擴建不單是簡單的擴建,而且是把現有的三套工廠擴建,增加他的產能,但是最主要的是我們加十套新的,而且是相對來說比一期還要高的一些生產。
那整個投入是十四億歐元,大概140億人民幣。當然這個問題是為什么現在這個時候出臺?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其實我們一期當時投資29億美元,是公司成立的2000年,當時也是亞洲金融危機,因為我們化工,尤其一些大型的投資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夠投產,我們一期的時候是2000年的公司成立,結果到2005年的時候才完全開工的。2005年到金融危機之前這一段時間我們都是非常順利,無論是我們的工藝,以及我們的生產,產品的效率都是非常非常滿意的。所以我們現在目前可以說是這個決定是很有信心的。